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刘厚廷:答好群众“留言”方能抑制“流言”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厚廷  日期:2019/12/12 字体: [大][中][小]

    操心事、烦心事、建言事,桩桩都是老百姓的心头事,这一件件事汇集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这个互联网干群互动平台上,集聚成沉甸甸的民意。截至2019年11月,人民网建设的《领导留言板》上网友留言总量突破200万件,与之对应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回应超过140万件,总体答复率达7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被写入全会《决定》,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践行网上群众路线、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创办13年来,帮助群众上网找领导,推动领导上网听民意,正是各地做好群众工作的实践平台、创新平台。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一些涉及群众身边问题的流言时常在网络上蔓延,笔者认为,办好群众的事,不仅需要真诚的态度,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方式,答好群众“留言”方能抑制“流言”。

    流言生于“不知”。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领导留言板》上的群众的留言,既有热切期盼、工作建议,又有诤言良策,能为各地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有力帮助。但当群众拿出了“考卷”后,领导的“答卷”还没有呈现时,谁也没有办法阻止公众去想、去说,于是便会产生流言。及时答疑解惑,既是防止造谣传谣的有效手段,也是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需要,更是对政府公信力的维护。领导干部要正视群众疑问、用心回应民意,不装模作样、不走过场,才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的体现。要认真对待每一条送上门的民意,坚持个性问题依法依规解决,共性问题举一反三、深入研究,意见建议认真分析、积极吸纳,方能让留言网民倍感温暖。

    流言止于“知者”。流言从本质上说,是群众对未知的一种探究,倘若群众的“留言”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了最大的保障,那么相关的流言就失去了产生的余地。流言一旦出现和传播,领导干部就应迅速分析该流言产生的群体和流言的真实程度,分析流言所要针对的对象和流言制造者、传播者的真实意图,直面流言、积极答疑,方为化解潜在危机的最好方式。否则,要么判断错误,决策失误;要么无所事事,贻误时机,任流言蔓延形成更难控制的局面。网上问题,需要网下解决,要建立处理相关问题的机制,通过《领导留言板》等平台收集、整理各类网民留言,确保民意得到及时关注,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办,避免潜在矛盾的激化。

    群众在哪儿,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作为一个网上干群互动平台,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已为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提供了有力保障。解决好《领导留言板》上的群众呼声,促流言“少飞一会儿”,方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川省江安县委统战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