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竺莹莹:乌壶传承将断,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怎样走下去?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竺莹莹  日期:2020/10/26 字体: [大][中][小]

    年过六旬的陈团员做乌壶做了二十年,是最后一批会杨林黑陶乌壶手艺的传承人。陈台村土生土长的他是石、邹工匠后继传人,在儿子的协助下开淘宝店卖手工乌壶。并亲手给每一位购买者写感谢信,想通过这群感兴趣的人中找到下一任徒弟。陈团员说:“杨林乌壶走出了江汉平原,师父们梦寐以求的愿望,由我替他们完成。”(光明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壶不仅仅是一件手工作品,也体现着不依赖于物质存在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而提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瞬间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传统、艺术”,社会的变更和人们观念的改变,让传统失去了市场,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

    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走下去?任何事物都有产生、成长、延续、消亡的过程,“非遗”的发展同样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它的延续和传承,靠的是父子传承、师徒相袭,靠的是不断和社会接轨,融入最新的流行元素,先努力生存下去,能生存就有希望,这是最好的发展道理。那如何生存下去呢?传承是第一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省+市+县”共4级保护体系。对传统工艺的保护就是将艺术家保护起来,同时寻找传承人,手工艺术依托于人而存在,只有有人才能将技艺延续下去。打开市场是第二步,现在电商兴起,利用数字化资源,联合淘宝等电商平台,让非遗手工艺品被更多年轻人看到,当代年轻人非常愿意为优秀的技艺买单。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旅游资源,以游促兴也不失为一大办法。

    非遗传承看似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就是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留给我们最美好回忆的,即将消失的东西,我们有必要将这些美好继续传承下去。(河北省泊头市泊镇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