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闫文华:基层干部学会用“群众语言”这把金钥匙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闫文华  日期:2020/12/3 字体: [大][中][小]

    所谓“群众语言”,就是群众日常说的大白话。它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却又生动形象、内涵丰富,“群众语言”是沟通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的媒介和桥梁。如果没有共同语言,交际则无法顺利进行。基层干部经常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工作对象是群众,服务对象是群众,平时说话办事能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认可,能不能取得群众理解和信任,这与他们能不能、会不会用“群众语言”关系密切。

    基层干部新形势下要做好群众工作,如仅靠权力难以奏效,关键使用方式方法要得当,做到专业技能与工作方法相得益彰,只有这样,做好群众工作才有保证。基层干部同普通群众面对面打交道,使用群众熟悉的家常语言、群众语言,有利营造轻松愉快和相互信任的氛围,可避免因语言障碍出现僵局,使群众感到亲切、自然、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受众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形成价值评论上的共识,使对抗得以化解,分歧得以弥合,群众得到安慰,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基层干部学会用“群众语言”也就掌握了打开群众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途径。

    一、基层干部要学会掌握“群众语言”,首先要解决好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当前,要消除隔膜,增进互信,对群众要有亲近感。对群众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要熟悉、认同、引导、化解。基层干部要珍惜手中的权力,低调谦逊,要站在讲政治、服务好。这样做群众感情问题解决了,学会掌握“群众语言”就会变得积极而又主动。

    二、基层干部要学会讲“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来自群众,来自基层和实践。要学会讲“群众语言”,必须到基层和实践中去学习。基层和实践是群众语言最活跃的课堂,也是群众语言最集中的场所。在群众中的时间长了,耳濡目染,脑子里装进的群众语言就会丰富起来。同时,还要经常地、充分地了解和掌握群众的需求,体验群众的生产生活,体察群众的心理情绪。群众语言是说给群众听的,中不中听,就看你所讲的话符不符合群众的口味,中不中意。所以,要经常地到群众中去,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质量和水平。在向群众宣传、解读国家法律、政策中,要深入浅出、化繁为简、形象生动,使法理与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做到话语朴实无华。与群众对话,要讲究艺术和技巧,在运用朴实无华、群众耳熟能详的句子,这样基层干部讲得轻轻松松,群众也听得明明白白。语言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交流时既要让群众听懂基层干部的语言,基层干部更要听懂群众的语言。基层干部要做有心人,平时,要注重搜集掌握一些方言,从心灵上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更好地贴近群众、走进群众和读懂群众,更好服务群众。

    三、基层干部要学会用好“群众语言”。使用群众语言,是指一种能为群众所接受、所认同,尤其是能为群众喜闻乐道的语言表达方式。讲“群众语言”的意义在于同“官腔”的区别。“群众语言”更趋于大众化、口语化,通俗易懂,它更能表现出一定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有群众味。和群众交谈,一定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切不可故弄玄虚,高深莫测,不着边际。群众最厌烦的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最反对的不切实际,夸夸其谈。因此,少一些“官腔味”,多一些“群众味”,这是“群众语言”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有群众感情。和群众讲话,要有人情味,不妨多拉些家常,从家长里短说开去,关心和了解群众想说的话,从而达到进一步深入群众的目的。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要贴近群众心。和群众进行语言交流,要摸透、摸清群众的所思、所虑、所求,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情绪和心境。基层干部所讲出来的话,要能够反映群众的心声,想其所想,用其所用,能够真正说到群众的心坎上去,这才是为群众所欢迎的“群众语言”。时刻贴近群众、对群众充满感情,就会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群众语言”挂在嘴上,基层干部学会用“群众语言”这把金钥匙。不断增强与群众沟通的本领,提高群众对群众干部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增强履职尽责的实际效果,达到为群众促成事、办好事、解决事的目的。(河北省沧州市沧县黄递铺乡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