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魏锐: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凝聚强大奋进力量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魏锐  日期:2021/2/26 字体: [大][中][小]

  2021年2月25日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功来之不易,胜利意义重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与贫困战斗中铸就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这是在这场伟大战役中诞生的宝贵精神力量,我们要将其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使之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要以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为动力,再接再厉,振兴乡村。“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推进乡村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最有效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乡村振兴看作是脱贫攻坚的2.0版,只有做好彼此有效衔接,才能让乡土中国的底色更加“金”彩。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根据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就现代农业、乡村经济、生态功能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方法路径和评价标准,为乡村振兴构建稳固的“四梁八柱”。要做好短板补齐。要把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作为重要任务,在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竞争力、去除农村空心化、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精准施策、继续加强发力。要做好支撑保障。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对因病、因老、因灾等返贫情况要做好监测和预防,准备好完善的对应“工具箱”。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搭建“土专家”“田秀才”大展拳脚的舞台,引导带动人才、资金、技术等产业配套要素向农村聚集,汇聚各方力量为乡村发展提供绵绵不绝的内生动力。

  要以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为动力,拼搏进取,推动发展。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三五”时期,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生态建设、国家治理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要认识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纵深发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十四五”时期的挑战将有增无减,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把脱贫攻坚精神扎根于心底、见诸于行动,转化为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强大力量。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保持对目标的坚守和发展的定力,将战贫困、促致富的经验方法总结升华,并运用到推进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中,认定前进的方向,踩稳脚下的步伐,有条不紊地奋斗前行。要“越是艰险越向前”。要将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自强不息的必胜信念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面对科技创新中“卡脖子”的问题、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难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命题,敢于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以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不断取得新突破。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刻认识新时代新要求新使命,增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干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多干一些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用钉钉子的精神扎实做好每项工作,真正做到对党和人民负责。

  要以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为动力,践行初心,造福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理想就是造福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胜利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实现了无数人的梦想,成就了无数人的幸福。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路上,要坚持将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至上”理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要始终立足群众需求。不断厚植人民情怀、勇于担当作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切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要充分激发群众热情。积极创新和推广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激励表彰、技能提升、促进就业等措施,引导群众进一步强化“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观念意识,调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振勤劳致富的精气神。要积极吸纳群众智慧。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善于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善于汇聚群众的智慧力量,更要善于在制定政策、推进工作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将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来,共同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作者单位:宜宾市红十字会)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