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王毓:致敬组工楷模 创造青春荣光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毓  日期:2022/12/29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潜心阅读《人民日报》《中国组织人事报》《青海日报》关于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的事迹报道,内心持续激动不已,眼角不时充满泪水。朱治国的“三个一”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记:一次“选择”,让21岁的他学会了扎根基层;一个“承诺”,让辛苦的脚印走过青海半数村庄;一项“工程”,让农村“两委”干部重新迈进知识的校门。朱治国用选择、实干、担当、严守的形象,展现出一名组工干部穷其一生的奋斗和追求。勤勉浇灌信念,担当书写忠诚,清廉恪守初心,生命诠释使命,是对他最真挚贴切的形容。此时此刻,作为一名年轻组工干部,我最想说出的一句话叫做:致敬组工楷模,创造青春荣光。

    用选择彰显信仰,信于党、忠于党,做最忠诚的组工干部。朱治国18岁入党,21岁参加工作,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在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选择成为一名为党效力、为民办事的组工干部。虽然条件艰难、工作繁杂,但他毫无怨言、一心扑在乡间地头,入户填表、农田调研、接待群众,将每项工作完成的一丝不苟,这正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有的工作态度。年轻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理应把党性修养放在首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听党话、跟党走当做自己的立身之本、信念之根、源头活水。

    用实干扎根基层,有干头、有盼头,做最务实的领头先锋。“到基层去,多走多听”是朱治国的承诺,踏遍青海半数村庄的一张地图是他的功勋。干部素能不够,就推动“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的落实;基层待遇低,就亲自牵头上报调研出炉并实施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乡村振兴有难题,就创新思路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措让百姓得实惠、干部得提升、乡村得发展,成为了基层干部心中的“知心大哥”、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群众口中的“好尕娃”。而作为年轻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善于吃苦、迎难而上、真做敢为,在经历风雨和见识世面中成大器、堪大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在锻炼中壮筋骨、练硬功,逐渐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与本领。

    用担当书写考卷,有办法、敢拍板,做最踏实的兜底精英。朱治国常说,要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愿为基石、善当伯乐”,是周围人对朱治国同志最真实的评价。他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下村社察民情,谋划把关重头文件、报告文稿,随时记录知人识人点滴推荐优秀人才,成为了党和群众的坚实后盾。作为年轻干部,要想成为干一行、爱一行的业务精英,既要下到基层、考察实情、听取心声,直面痛点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作为,又要打基础、练本领、勇创新,紧跟时代脉博,丰富学识内容,提高实践本领,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充足底气。

    用严守拉紧红线,人干净、事坦荡,做最清廉的人民公仆。“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常常用这句话来告诫下属。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是每一位组工干部的应有之义,也是他一生最质朴的追求。作为年轻干部,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担得起、打得赢,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进而担负起“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的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晋州市市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