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樊璐:学宣做”让二十大法治精神“润物有声”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樊璐  日期:2023/2/3 字体: [大][中][小]

    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武器,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准绳。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内涵,为广大司法工作者如何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也为法治中国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然吹响,广大基层司法工作者,要收好二十大法治精神这份闯关宝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快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激发昂扬斗志,注重在学习、宣传、落实等重要环节下足“真功夫”,全身心投入、静下心来“细嚼慢咽”,在学深悟透中不断推动法治理念踏雪留痕、深远持久、润物有声,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站位强化法治建设的“深度”,确保理论学习“有货有料”。“做人以立身为本,立身以立学为先”,尊法才会学法,学法才能懂法,懂法才能守法。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世纪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复杂因素交织,暗潮汹涌,风险挑战跌宕交织,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二十大法治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和我国法治实践相结合,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广大基层司法工作者,要提高思想认识,注重理论钻研的“深度”,下足“文火慢炖”的功夫,坚持读原文、悟原理,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践学,理清内在逻辑,把准内在规律,吃透二十大法治精神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碰撞出开拓性、创新性的思维火花,探索出新模式和方法,真正做到二十大法治精神入脑入心。

  多层次凝聚潜移默化的“温度”,推动宣传教育“有滋有味”。“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人民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是法治建设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而宣传工作是直抵人心最高效的工作手段。二十大报告法治内容丰富,精神内涵深厚,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广大基层司法工作者作为普法教育“先遣队”,要及时全面准确让党的“好声音”飞入“千家万户”、送到房前瓦舍、传到田间地头,帮助广大群众了解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感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因此,必须精心策划,细心部署,除了自己“主动吆喝”,还应能“拉出队伍”,要选调骨干力量,采取传帮带,培养本土法律“明白人”,组建起本领强的宣法分队,用“老面孔”来传播“新知识”,变“书面文”为“家常话”,让“灌输式”改为“情景式”,使群众在“寓教于乐”的互动参与中,多维度深层次把握法治精神,营造出“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氛围。

  常态化增强严抓整改的“力度”,达到落实见效“有成有果”。“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治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点燃了前进“烛火”,当务之急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法治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早日让“梦想成真”。“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广大基层司法工作者,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担当,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在“规章制度笼”内办事情,当好守法护法普法的“先行兵”,以法律法规为明镜,纠治不良风气,惩处违反法律的现象,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坚定不移地去“打虎”“拍蝇”“猎狐”,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形成强大战斗合力,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信仰。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