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致1死4伤。初步调查认定,火灾系室内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内部故障起火所致。消防部门提示居民,电动自行车或电池不“进楼入户”,应在室外指定场所安全停放、充电。(12月9日《劳动午报》)
近年来,因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而引发的燃爆安全事故已发生多起,不是导致公共楼道、居民家中起火,就是造成居民财产损失,甚至威胁着居民的生命安全。
据了解,一些居民之所以让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小区充电难、充电贵的原因,也有小区防盗设施不齐全的原因,这往往成了许多居民让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借口和理由。
此次,北京一居民家中发生火灾致1死4伤的事故悲剧,就是因为室内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内部故障起火所致。可见,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真的是隐患重重,危险多多。
笔者以为,防范类似悲剧的再次重演,就必须让“电动自行车不得进楼入户”成为一种共识。一方面,消防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不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设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发布火灾事故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让居民认识到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隐患和风险,从而自觉做到不让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另一方面,社区和物管部门亟须跟进必要的配套服务,比如:在小区里多设立几处“智能充电装置”,以政府“补一点”,物管“贴一点”,居民“出一点”的方式,解决居民充电贵、充电难”问题,方便居民充电。再如:可在电动自行车停车棚里安装防盗监控设备,并安排专人值守巡查看护,以避免居民的电动自行车被偷盗现象的发生。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可引入“技防”力量,比如,在电梯口安装“阻车系统”,防范居民擅自让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
当然,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处罚机制,对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危险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该警告的要警告,该罚款的要罚款,从源头上遏制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避免燃爆事故的发生。
相信,只要让“电动自行车不得进楼入户”成为一种共识,就一定能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危险行为,从而避免燃爆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守护好广大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