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惜了,看着都心疼!”近日, 有网友拍到上海一网红面包店营业结束后,店员直接将一筐筐没卖完的面包扔进垃圾袋。这些面包完全可以食用,而且价格不菲,如此浪费令网友心痛不已。据新民晚报报道,该店店员表示,当天卖不完的面包,都会在营业结束后销毁处理, “虽然觉得浪费,但没办法。公司规定, 只能照做”。(9月17日《北京晚报》)
众所周知,在普通面包门店里,一块面包少则五六元,多则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这些价格不菲的面包,其生命线很短,往往只有数个小时,时间一过口感就会出现变化,有的超过24小时就会有过期风险。因而,很多面包商家会出现面包卖不完的时候。但笔者不禁在想:这些“卖不完的面包”真的只有“扔进垃圾袋”这一种处理方式吗?
据了解,面包商家之所以选择把卖不完的面包直接“扔进垃圾袋”,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面包店“当天做当天卖,卖不完的当天清零”的不成文规定,也有面包店将“卖不完就扔”当作营销噱头的原因,从而不惜每天丢弃大量的面包。
难道卖不完的面包只能“扔进垃圾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笔者以为,防范“卖不完的面包”成为食品浪费重灾区,还需多措并举,综合施治。
首先,商家亟需做好市场调查。面包商家应切实做好市场调研、前端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有针对性地生产、销售面包,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切忌盲目生产,因“卖不完”而造成产品积压,最终导致食品浪费。
其次,商家亟需合理定价。其实,造成面包严重浪费的主因就是面包定价过高。试想,如果面包商家能够减少“高溢价”,做到定价合理、适中,让大部分消费者都能承受其价格区间,那还能因“卖不完”而造成面包积压吗?
其三,商家亟需建立回收机制。面包商家不妨与养殖企业加强合作,将卖不完的面包转化为饲料,这既能减少面包浪费,又能降低经济成本,还能为养殖企业提供饲料。可谓是一举多赢。同时,相关部门应鼓励面包商家针对相关环节投入研发,改进技术,以利于企业回收报损产品。
此外,面包商家也可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残次品、没卖完的面包食品,通过打折、买一送一等方式予以促销处理,或干脆作为免费福利发放给员工,进行内部“消化”。这也是减少面包浪费的一个好办法。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面包商家应根据市场需求,不妨推出“小”包装产品,以“小”博大,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切忌盲目追求“大”包装,而让消费者望“大”兴叹。
卖不完的面包不该只有“扔进垃圾袋”一种处理方式。相信,只要面包商家做好市场调查、做到合理定价、完善回收利用机制,再辅以打折促销、内部消化,以及推广小包装等举措,就一定能有效遏“卖不完的面包”被扔进垃圾袋,从而让卖不完的面包不再成为食品浪费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