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党政人大详细内容
贵州黄平:“四建四联”巧发力,“借绿生金”促脱贫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佳雯  日期:2020/7/8 字体: [大][中][小]

  近年来,黄平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重要决策部署,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紧扣“八要素”,按照“坝区建支部、基地建小组、党员进地块、人才配产业”的思路统筹资源配置探索绿色发展路径,推动农民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目前全县坝区和林下经济规模分别达2.58万亩和19.8万亩。

  坝区建支部,组织联建激活产业发展“一盘棋”。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积极推行“党建+”、“党组织+”等模式,推动党组织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有效联结,全县9个200亩以上坝区成立党支部9个,合作社成立党支部26个,党组织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服务坝区建设。通过提升组织领导力,黄平县以打造成示范点、样板田为目标,在全县坝区大力开展“破田坎·宽起陇·增效益”行动,在思想上打破农户小农经济思想,全县500亩以上坝区实现破除田坎9000余亩,打造1000亩以上规模连片种植示范点5个;全县林下经济产业共利用森林面积19.8万亩,建成县级万亩基地6个,乡镇千亩基地11个,村级百亩基地71个,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规模化种植。

  基地建小组,网格联结织牢集约经营“一张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原则,该县在产业链上建立党小组28个。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班,抽调专人办公, 统筹县、乡、村三级力量,实行“战区负责、层层包保、分块到地”工作机制,依托“产业链+党小组”模式搭建产业发展基层组织网格,将相关领域政治品质好、群众基础牢、发展产业能力强的党员选任为党小组组长,扎实做好宣传动员引导广大群众按照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的发展思路参与发展蔬菜、木耳等订单农业,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真正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

  党员建堡垒,党群联动念好暖心服务“一本经”。根据坝区规划、生产环节、党员分布等情况,为产业支部党员设岗定责,设立党员联系服务示范岗、党员管理服务岗等,实现党员全覆盖、全流程、全环节参与坝区及林下经济发展。通过全县近1100余名党员先锋积极开展异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鼓励引导农业生产条件差的山区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到坝区流转土地发展农业生产;组织、帮助山区群众到坝区农业园区、生产车间、加工车间务工,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把深山区、石山区贫困群众利益链接到坝区来,助力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在党员服务就业机制作用下,目前实现发展异地产业6个全县9个200亩以上坝区每年提供稳定就业岗位4000余个,临时就业岗位80000余人/次,每年可实现务工收入1.2亿元,户均增收8000余元。林下经济实现产值2.2亿元,覆盖农户7200余户27300余人,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00余个,临时就业2万余人/次,增加务工收入9000余万元。

  人才建平台,强强联袂绘好精准选派“一张图”。选优育强村级队伍,对重点村“两委一队三个人”进行研判,调优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5名、充实同步小康驻村干部2名。从退役军人、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育1278名村级后备力量,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将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精准选派到产业链上,着重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通过制定《黄平县支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精准选派省州县乡四级产业专家深入142个村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确保一个产业基地有一批专业人才服务,为全县坝区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共计宣传低效作物调解政策142场听众13000余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1300余人次,解决技术问题累计330余个,开展产业技术培训125场次受益5800余人,组织产业专家集中会诊一次,受益合作社或种养殖大户100余家。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