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贾建荣:涵养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爱国情感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贾建荣  日期:2020/10/7 字体: [大][中][小]

    “我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为什么不让生活更丰满呢?”“希望在大瘟疫肆虐的时刻,我能用残缺的身体燃烧出的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日前,“人民英雄”张定宇在母校华中科技大学202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新学期寄语,不仅感动许多莘莘学子,也让人们再次感受到那个步履蹒跚但坚定有力的身影,激起的强大爱国力量。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热爱和忠于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总和,是对待祖国的一种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

    爱国需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中华民族一直有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夙夜在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优良传统。在当下,倡导这种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很有必要。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家族,如果不提倡这种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良好风气,而只是坐享其成、不思进取,没有不走向衰败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的政党,回溯建党99年来的奋斗历程,每逢重大转折关头,我们党总是能够心怀强烈的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戒骄戒躁,使全党保持清醒的头脑,继而成就自己的伟大事业。所谓“居庙堂之高忧其民”。爱国,应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以焦裕禄、孔繁森、黄文秀、张桂梅等先进人物为榜样,以民为本,树立公心,想问题做事情首先考虑群众利益、社会公益,以自己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始终坚守为民的初心,让自己的“紧日子”与人民群众“好日子”同频共振。

    爱国需涵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代的先贤们,早已指出了爱国主义的核心和实质所在。爱国,就是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正如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的诗歌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正因为如此,所以每当在民族危难和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才看到一个个爱国者热血沙场,挺身而出。从花木兰从军,到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再到戚继光抗击倭寇、史可法抗清等故事,一一载入了中华文化的恢弘长卷,惊天地、泣鬼神。每当我们中国民族危难之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保家卫国,这是深深刻在我们骨子里的印记。就是这最朴素的爱国主义“打开方式”。无数革命先烈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境界,全身心地自觉投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当中,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爱国需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爱国始终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爱国主义从来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驱前赴后继、视死如归,“我以我血荐轩辕”,说到底是爱国的力量。“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道远且阻”。只有保持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拼劲,不屈不挠、愈挫愈勇的韧劲,居安思危、续写荣光的心劲,才能在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中推动各项工作持续前进,不断锤炼善做善成的底气。90多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铸就了坚定理想、服务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等鲜明的政治本色。无一不是在弘扬“浩然正气”中坚定崇高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崇高的精神力量,在任何考验和挑战面前,就可以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就能把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转化为爱国实际行动。

    爱国需涵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从来都是摄中华民族的精神归属。舍小家为大家,舍己为人,是中华民族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素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最伟大的精神。《党章》中明确“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勇于献身,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的,党员干部无论何时,都应把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作为人生核心价值观,坚持吃苦在前,克己奉公。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甘愿吃苦、忘我工作的时代楷模孔繁森;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的为民书记郑培民;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的好干部牛玉儒;一辈子追求理想、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一辈子无私奉献、一辈子清贫的杨善洲……都是无私奉献的代表。“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浸透了我们的血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共产党人把奉献精神推向了新的高度。(云南省安宁市教育党工委)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