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法治论坛详细内容
朱金庆:关于基层老人与互联网络融入问题的探讨
——一个善治的社会图景中,一定不会任由技术进步“抛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朱金庆  日期:2020/12/4 字体: [大][中][小]

    近日,两则新闻报道值得我们深思:

    11月23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一社区,工作人员告诉一名独自冒着寒风大雨到柜台交医保的老人:“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自己手机支付。”而不久前,为激活社保卡,一名94岁的老人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老人膝盖弯曲,十分吃力,实在让人不忍看下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9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占10.3%。简单估算可知,2.5亿年逾60周岁(含60岁)人口中有超过六成不是网民。

    这些跟网络“不通”的老年长辈,不仅因此面临着与年轻一代交流上的一道坎儿,甚至也会在遭遇出行、就医、移动支付等方面的窘境。面对陌生的网络环境,他们可能因担心自己遭遇诈骗等而选择不用一些APP,智能手机单纯成为打电话的工具。

    科技的初衷是便利,姿态是向善,应该是老少咸宜的,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如何让广大基层老人体会到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关于健康码的运用,各地不应该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

    二、关于就医方面,医疗机构、相关企业可以完善电话、网络、现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

    三、关于移动支付方面,应该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比如,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同时,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

    四、关于智能手机方面,可以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困难,基层工作人组织开展专题培训。

    有人说,一个城市、一个机构的温度,就体现在它如何对待那些被遗忘的少数人上。对于老人这个群体,公共服务也不妨多些包容,多点温度,用更精细化的服务、更灵活的管理切实解决他们的难题,让他们在这寒风瑟瑟中也能感受到如春风般的温暖。(河北省泊头市寺门村镇)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