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拓深数字技术赋能,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
文化自信是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从其价值意义而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为基础、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自信,它构成了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持久性的深沉力量,直接关乎国家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绝,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们涵括了中华民族最为根本的精神因子,表达着中华民族最为深层的精神意向,标志着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象征,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厚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重在守正创新,激活传统,与时代共鸣。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坚持继承才能不断创新。文化的发展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发展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同时,其发展又能进一步推动文化的继承。新时代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不断铸就新的历史辉煌。文化传承和发展不能走向以古非今、因循守旧的复古、崇古之路,必须面向未来,既能答好时代之问,又能指引社会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新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立足社会实践的新变化和新需要,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演变和现代转型,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适应并服务于当代的文化和社会,积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探索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做到既源于时代又超越时代,成为时代发展的指路明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传续的核心内容,而作为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科技,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充分开发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数字技术、虚拟VR、人工智能等,不仅可以抢救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而且还可以使得原本存在于典籍书册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活灵活现的相貌,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