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郭喜林:不要不把素质当回事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郭喜林  日期:10/28/2023 字体: [大][中][小]

  人这一辈子,需要多方面的素质。只有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打磨自己,才有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块好钢。

  人们常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要想揽下瓷器活,那就得有方方面面的本事。只有让自己多才多艺,才能一专多能,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中,有些人的确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没啥本事,还喜欢吹牛。尤其是某些年轻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过程中总是挑肥拣瘦,找不到自己如意的岗位。但却不问问自己,是不是多才多艺?是不是不怕吃苦耐劳?

  如果没有多才多艺的本事,那就必须有吃苦耐劳的韧劲。如果连这个优点都没有,那就不要埋怨别人不招聘自己。

  人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新时代,人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想要让自己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就必须既有高学历又有高水平。而且,做人既要厚道,又要勤快;而且,做人既要有学历,又要有文化和素质。不要总是拿自己的高学历在世人面前炫耀,而是要拿出让大家拭目以待的成就来。光有嘴上功夫是不行的,不能光想拿高薪,又不想死心塌地做事。

  同样是高学历,一所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的地方大学硕士研究生,能和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的硕士研究生划等号吗?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某些地方大学的毕业生中的确有卧虎藏龙的人才,但必定是凤毛麟角。所以,除了高等院校的学历之外,还需要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而且,从社会实践中得到的素质提升空间往往会超越学历本身。因此,人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因此,人们常说,社会实践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由此可见,不积极争取就业机会的人就会失去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由此可见,只有选择先就业学到真本事,才能为以后实现择业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弄明白了就业与择业之间的辩证关系,才是不亏待自己的智者。

  作为青年人,首先要弄清楚究竟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能不能一心一意把每一件小事干好。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那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那就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担当大任。如果没有多才多艺的自信做支撑,那就不会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基础。不能拥有了一纸学历证明,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才能不抱任何幻想,并脚踏实地干好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只有凭自己的本事,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得漂漂亮亮,让世人刮目相看,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广泛认可。

  面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人才竞争首当其冲。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参与激烈竞争,那就必须明白自己究竟能干成什么事,什么事是自己的优势。如果在别人面前一问三不知,再高的学历文凭都将成为一张废纸。因此,千万不要错误地把文凭当成就业和择业的敲门砖。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而且,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本人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