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一辆载有29名旅客的大巴忽然拐入计划外的服务区,等到车辆安全停下、拉好手刹后,司机随即瘫倒在驾驶座上,再也没有醒过来。近日,这令人揪心的一幕就发生在沈海高速泉州高速辖区洛阳江服务区。(11月23日《泉州晚报》)
据报道,事情发生在11月19日傍晚,当时这辆客运大巴沿沈海高速由莆田开往泉州方向。途径洛阳江路段时,司机肖某突然将车开进洛阳江服务区。车辆停稳后,乘客发现他已不省人事,立即报警求助。随后赶来的120急救人员确认,肖某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高速交警表示,肖某应该是突感身体不适,才做出这样的举动,避免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事故。
近年来,关于公交车、长途客车、出租车司机在开车途中突发脑溢血、心脏病等疾病,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案例已在全国各地发生多起。每每读到这样的新闻时,笔者心中就会不禁一颤:司机开车途中“突发疾病”,一人的危险随时有可能演变成一车人的危险。可见,司机的“健康关爱”已是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一辆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车上乘客的数量少则三五个,多则二三十个,甚至五六十个,他们的安全可以说完全掌控在司机一个人的手中。如果一旦因为司机的“突发疾病”而酿成交通事故,轻则可能造成众多乘客受伤,重则可能造成车翻人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可以说,司机一个人的“突发疾病”,极可能酿成一车人的悲剧。
此次,泉州的这位客运司机肖某在突发疾病时,能够强忍住身体的不适减速、靠边、停车、拉手刹……做完这些后,他倒在了座位上。虽然这名司机“倒下”了,全车乘客却“安然无恙”,但笔者以为,这样的“幸运”不是每次都会降临的。因此,笔者以为,在给予这样的司机事后点赞的同时,还需相关部门给予司机更多的“健康关爱”。
笔者以为,各地各营运企业应时刻关注司机的健康状况,要把司机的身体健康状况作为评判司机是否可以开车上路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方面,要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出租、公交和客车等营运部门应每年定期组织司机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一旦发现身体健康方面有“隐患”的,就应坚决让其“下岗”或“待岗”,绝不允许司机“带病出车”,以确保乘客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另一方面,要建立定期休假制度,做到该休假时要休假,要让每一位司机“养精蓄锐”,绝不允许“疲劳出车”,以确保司机每一次出车都精神焕发,精力旺盛。如此,才能避免发生类似因司机 “突发疾病”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当然,还应加强司机的道德教育,像前文的这位司机就是属于职业道德高尚的司机,正因为有了高尚的职业道德,他们才能在危急关头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倒下我一个,安全一车人。(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