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记者前往浙江省东阳市、义乌市,随机暗访多家餐具洗涤企业,发现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员工着便装不戴口罩、手套,各类餐厨垃圾乱丢弃,污水横流,散发浓烈恶臭。对此,相关部门表示,已关注到有关“金华多个餐具洗涤企业”卫生不达标报道,相关部门已第一时间介入查处。(11月28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大凡去过酒店吃过饭的消费者都知道,酒店所提供的消毒餐具包装上都印有“消毒餐具,请放心使用”这样的“温馨提示”,而许多消费者正是抱着餐具“已消毒”的心态而放心使用酒店提供的消毒餐具。而且,一些酒店也以“消毒餐具”而每套加收一至二元不等的餐具使用费。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请放心使用”的“消毒餐具”,竟然还存在洗涤卫生不达标等问题。这说明,“餐具洗涤”已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管盲区”。
众所周知,消费者到酒店吃饭,除了品尝各种美味佳肴之外,更看重的是酒店的饮食卫生和饮食安全,而最直接的就是“消毒餐具”了。因而,不少企业正是瞅准这一“商机”,纷纷推出“餐具消毒”这一服务。而消费者也是出于卫生和安全的考虑,往往喜欢选择“消毒餐具”。
根据《餐饮具消毒管理制度》规定,餐饮具应首选热力方法进行消毒,严格按照“除残渣、洗涤溶液洗、清水冲、热力消毒、保洁”的顺序操作。使用化学药物消毒的严格按照除残渣、洗涤溶液洗、清水冲、消毒液浸泡、清水冲、保洁”的顺序操作,并注意要彻底清洗干净,防止药物残留。可见,对餐具消毒是有“高要求”的。
因此,笔者以为,要防范“餐具洗涤”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管盲区”,还需多方发力。一方面,市场监管、消保委、卫生防疫等部门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常规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制止,规避类似餐具洗涤“卫生不达标”问题。另一方面,相关执法部门对类似餐具洗涤“卫生不达标”的企业,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处罚机制,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确保餐具洗涤“卫生达标”。
同时,消费者一旦发现消毒餐具存有不卫生现象,要积极大胆地向市场监管、消保委、卫生防疫等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的饮食健康安全权益。切忌“做哑巴”,不闻不问,任凭无良企业提供不卫生的消毒餐具。
当然,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要常态化地建立“内部人”举报奖励制度,通过“内部人”让消毒餐具“卫生不达标”行为曝光于众,从而让无良商家得到应有的处罚。
相信,只要监管到位,处罚从严,消费者维权,再辅以内部人举报,就一定能有效遏制餐具洗涤“卫生不达标”乱象,从而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就餐卫生和食品安全。(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