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威宁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探索“四双”机制,持续抓好零工市场建设促进灵活就业,为困难群体就业增收畅通渠道,为市民高质量生活服务开足马力。
探索“政府+市场”双驱动。在未规范建立零工市场前,威宁县零工市场均为灵活就业劳动力在交通和区域人流量集中地点自发形成,既不利于零工求职者畅通求职渠道,又无法提供优质的求职服务,还影响市容美观。为破解灵活就业人员渠道不畅的瓶颈,规范零工市场秩序,搭建零工求职者和用工者的平台,威宁县按照“政府+市场”模式,建设以城市生活服务用工为主,企业用工为辅的灵活就业平台,双向驱动建设运营零工市场,帮助县内富余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威宁零工市场建设由威宁县人民政府主导,威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具体牵头建立,充分用好用活政府扶持政策,发挥政府“有形手”作用,拟投入零工市场建设资金216万元,目前已投入60万元;2023年已支持零工市场公益性岗位人员41人,发放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0.72万元;通过“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开展零工培训1000余人次。同时,为充分发挥市场“无形手”作用,由威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产业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威宁零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零工市场,将县城闲散务工的就业困难人员及因照顾家庭等原因不愿外出务工人员聚集起来,千方百计增加就近就业岗位,并积极打造集政策宣传、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精准就业、权益保障等一体化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出远门”向“家门口”转变,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闲散务工人员、搬迁安置群众等群体实现就近灵活就业。全县闲散务工人员在“零工市场”登记已达420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185人,搬迁劳动力313人。
探索“线下+线上”双运营。线下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调度中心,在老城人员密集区建立市场部并孵化零工服务团队,在零工需求量大的社区建立零工驿站,形成了线下“调度中心+市场部+零工驿站”的空间布局。目前在威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大厅建成调度中心1个;孵化服务团队12支;全县拟建“零工驿站”42个,目前在建2个。线上开发了零工市场微信小程序,形成了“雇主+互联网+零工”的线上派单接单模式,通过互联网中介,雇主与零工可以快速完成供需配对,完成劳务用工,既解决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也方便了市民日常生活服务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双运营搭建了供需接单派单平台,全方位提供跑腿、代驾、电器维修、保洁、护工、搬运工、杂工等服务,零工或雇主可自行前往零工市场服务大厅进行线下派单和接单,同时雇主也可通过零工市场小程序、零工市场服务热线等进行线上下单,工作人员针对雇主需求指派服务人员。目前零工市场已登记零工达4200余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185人,搬迁劳动力313人;完成订单47000余单;全部建成投用后,预计每天派发订单3000余单,每天解决5000余人次灵活就业。
探索“企业+雇主”双评价。通过制定服务标准,在零工提供服务后,威宁零工市场会对雇主进行跟踪回访,请雇主对零工服务的质量、态度等反馈意见和建议,零工市场将根据雇主反馈意见建议和零工的服务、技能水平等对零工进行评价,评选零工之星等荣誉称号,提升零工凝聚力,同时对零工服务水平进行星级认定,确保不断提升零工人员服务质量。目前“零工市场”已制定服务标准103项。自零工市场建设后,通过完善零工市场服务体系、拓宽零工市场服务渠道、提升零工市场服务质量等举措不断提升零工市场服务口碑,促使零工接单量较为稳定,不断提升零工工资收入水平。截至目前,已结算零工工资300万余元,部分零工月综合收入达4500元以上。
探索“培育+维权”双保障。一方面,全方位开展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保障雇主服务质量。威宁零工市场依托零工服务孵化团队创建“零工创业孵化基地”实行师徒制,由精通技术的零工组建服务团队,师傅为队长、徒弟为成员,带动一批零工从体力劳动服务转变为技能服务,从灵活就业到稳定就业,为雇主提供长期稳定的高质量服务团队。目前,已通过孵化基地培训并组建保洁服务团队、家电维修团队、搬家团队、搬运小组等团队12支300余人。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法律调解室、无偿为零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等措施,积极保障零工合法劳动权益。加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帮助就业人员增强维权意识和安全意识。提供雇主责任险、人身意外险等自助投保功能服务,全程保障零工及雇主的人身财产安全。目前,零工市场已开展法律法规宣传400余次,未发生权益纠纷、零工和雇主权益受损等情况。(作者单位:威宁县委主题教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