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闫冬玲:以“五治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闫冬玲  日期:11/30/2023 字体: [大][中][小]

    “五治融合”工程的实施,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为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进入新时代,振兴乡村不仅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以“五治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政治”引领,筑强基层治理“堡垒”。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农村基层组织是党联系村民群众的纽带,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因此,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五治融合”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包干区、党群志愿服务等载体推动村庄网格智治,统筹推进基层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

    坚持“自治”强基,强化基层治理“引擎”。按照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和决议事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程序进行,依托河北省村级事务公开平台实现村务线上全公开,确保村务公开透明。推行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梳理微权力清单,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健全完善小微权力监督制度,切实把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坚持“法治”保障,铸牢基层治理“底盘”。推进法治建设,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人民调解等“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开展多样化的法治宣传惠民活动,深入宣传《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遇事找法、用法维权。用法调解纠纷,用心化解矛盾,用情解开心结,助推乡村振兴治理提质增效,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坚持“德治”教育,打通基层治理“经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载体,完善居民公约,破除陈规陋习,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全过程,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文明创建、星级文明户和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素养,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时代新风。

    坚持“智治”支撑,激活基层治理“中枢”。完善智能化分析研判机制,综合运用综治“9+X”信息系统、“民意快递”“警综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定期组织对辖区内案事件和风险隐患进行分析研判,梳理、预测可能影响稳定的苗头隐患,提出风险化解措施、应急处置建议,联动开展预警预防工作。通过村级事务公开平台,及时公布党务、政务、财务及重大事项决策。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和透明度,增强服务效能。(作者单位:孟店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