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王增顺:青年干部要扎下根、育好苗、修好枝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增顺  日期:2/5/2025 字体: [大][中][小]

    新时代的青年干部如同破土而出的新竹,既要深深扎根于基层沃土,又要在成长过程中及时修剪歪枝斜杈,方能成为挺拔坚韧的栋梁之材。从王阳明龙场悟道到焦裕禄扎根兰考,历史长河中的典范无不印证:青年干部的成长轨迹,本质上是扎根群众、淬炼本领、修正偏差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这三个维度既是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更是新时代对年轻干部提出的实践要求。

    一、向下扎根:在基层沃土中筑牢根基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时,正是其主政地方、深耕基层的智慧结晶。青年干部扎根基层,不是简单的驻村打卡,而是要像明代农学家徐光启那样,在松江老家躬耕六年,把《农政全书》的每个字都浸润着泥土的芬芳。浙江"千名干部联千村"工程中,90后干部王琳驻村三年,走遍全村278户家庭,用脚步丈量出乡村振兴的精准路径。这种扎根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将个人根系与群众的命运脉络紧密交织,在解决"急难愁盼"中培养出与群众的血脉联系。

    二、向上生长:在实践熔炉中淬炼本领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时,白天处理公务,夜晚研读西方工业著作,将传统士大夫的学识转化为实业报国的真本领。当代青年干部成长路上,既要传承这种知行合一的精神,更要掌握数字化时代的治理本领。杭州"城市大脑"项目团队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过60%,他们用算法破解交通拥堵,用数据优化公共服务,展现出新时代干部应有的专业素养。这种成长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学历堆砌,而是在招商引资的谈判桌上练就真功,在防汛抗灾的一线锤炼胆识,在信访调解的实践中积累智慧。

    三、向内修剪:在自我革新中永葆本色

    北宋包拯"不持一砚归"的故事穿越千年,至今仍在警示为政者要常修廉洁之德。对青年干部而言,修剪枝杈既是组织监督的外在约束,更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明代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的气节,在新时代转化为年轻干部拒绝"小圈子""潜规则"的政治定力。云南省80后厅官段颖的堕落轨迹警示我们,思想防线的溃败往往始于对"小节"的放纵。这种修剪不是压抑个性,而是像园艺师培育盆景般,在保留个性特质的同时修去思想杂枝,让成长方向始终与党和人民的需要同频共振。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年干部的成长之路注定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同向而行。当我们既能像胡杨般深扎根系抵御风沙,又能如翠竹般虚心向上拔节生长,更具备梅花剪雪裁冰的自我革新勇气,就一定能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时代栋梁。这既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更是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誓言的最好践行。(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肃宁县税务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