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工青妇老详细内容
罗枞:青年干部要扎根基层;在火热实践中淬炼成长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罗枞  日期:3/3/2025 字体: [大][中][小]

    基层是青年干部成长的“练兵场”,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干部要深入基层“墩苗壮骨”,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格、增长才干。面对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时代课题,青年干部需以“向下扎根”的定力、“向上成林”的追求,在基层沃土中书写青春答卷。

    基层是淬炼本领的“大熔炉”。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既是矛盾问题的“交汇点”,也是群众智慧的“富矿带”。青年干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线实践中,褪去“书卷气”,浸染“烟火气”。如驻村选调生李小芹,从“五谷不分”的研究生成长为调解矛盾、复垦耕地的“多面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赢得民心;又如湖北凉水河镇干部庹荥荧,将生态治理与产业规划结合,让河道变景观长廊,诠释了“全科型”基层干部的责任担当。这些实践证明:唯有脚下沾满泥土,才能在复杂环境中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硬本领。

    以人民为中心,厚植为民情怀。扎根基层的核心在于“与群众同频共振”。青年干部需放下架子、甘当学生,在田间地头学方言、解难题。湖南湘西州推行“夜访农家”“板凳会”,让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江苏徐州“民情日记”制度,将群众急难愁盼记录在册、解决在一线。这种“心贴心”的沟通,不仅拉近了干群距离,更让政策制定更接“地气”。正如云南南涧县干部所言:“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尺’,才能将党的温暖传递到千家万户。”

    创新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新时代基层治理需打破惯性思维,注入青春智慧。四川成都“90后”村官以直播带货带动乡村电商崛起;福建宁德探索“党建+数字乡村”模式,用智慧平台提升治理效率。青年干部善用数字化工具,将“金点子”转化为“金钥匙”。山东乳山博士选调生李家琦,将生态学专业与乡村治理融合,打造“美丽移民村”,展现了创新思维与基层实践的深度碰撞。

    制度护航,让青春“扎得深、留得住”。激励青年扎根基层,需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山东“万名干部下基层”计划将基层经历作为晋升“硬杠杠”;云南“基层服务积分制”将驻村成果与职称评定挂钩。同时,需落实容错纠错、待遇保障等政策,减轻干部负担。浙江建德“智慧农业云平台”、江苏常州“数字化+网格治理”等案例证明:制度创新能为基层奋斗者提供坚实后盾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共富征程,无数青年干部用热血诠释了“扎根越深,成长越稳”的朴素真理。新征程上,广大青年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基层沃土中淬炼初心、绽放芳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