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朱清文:烟雨江南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朱清文  日期:3/6/2025 字体: [大][中][小]

  从杭州西湖的烟波浩渺,到灵隐寺的隐约仙雾,再到江西婺源的微雨醉徽楼,直至福州三坊七巷浸润风雨中。其实如今,我坐在动车上,一天之内便可深刻领略到大唐诗人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盛大场景。早春时节,江南的雨真是绿了千里,红了万山,美了百城,醉了家人。 

 

  江南水乡,雨水充沛,浪漫迷离。唐朝杜牧的《江南春》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江南,意境深邃幽美,情思含蓄深蕴。全诗动静结合,晴雨别样,有声有色,远近分明,极具特色。其情其景,正如“水村山郭酒旗风”,烟雨醉酒旗,随风起舞,一派祥和安乐。然而,江南的烟雨神奇迷离,别有情趣,既氤氲了楼台,也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戴望舒的江南《雨巷》又写到,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渺茫。江南的雨巷,看不到尽头,猜不出心思,似乎迷失了自己。
然而,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干旱,若久逢甘霖,则三生有幸。唐杜甫《春夜喜雨》创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杜甫因陕西旱灾而到四川成都,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他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用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以及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境画境浑然一体,传神入化,别具风韵。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口口传诵的经典。

  我国长江一带的雨,又变得时利时弊,因时因地而异。苏东坡被贬谪居黄州时直言,今年又苦雨,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鱼舟,濛濛水云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其实,《寒食帖》是苏东坡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一篇诗文,后因书法传世,号称天下第三行书。诗中阴霾的意象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表达了苏轼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生活窘迫的灰暗郁闷心境。可见,同样的雨,有忧有乐,是苦是喜,皆随际遇,时过境迁。

  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唯独春季有雨水和谷雨两个节气带雨,其实一年四季都有雨,只是雨季或多或少或长或短而已,当然春季的雨会比较特殊,因为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据载,我国江南地区的年降水量普遍可达1500毫米以上,是西北内陆地区的3-4倍,故名江南水乡,千里泽国。老子《道德经》上曰:上善若水。我想上苍如此宠爱江南,实属“善利万物而不争”。

  雨,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和金文的雨字像从天空降落水滴的样子,本义是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滴。在天空中飘的水叫云,在地面上流的水叫溪流、江河、湖海。雨,是最潇洒、最浪漫的水。我独爱江南的雨,既潇潇洒洒又迷迷蒙蒙。我祈愿大江南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润泽千年。9作者单位;漳州市龙文区税务局0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