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治理水平,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近日,梅山镇潭湾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打破原有“坐等上门”的工作模式,由原来的“事找我”到“我找事”,将“移动办公桌”搬到小区里,摆摊式接访收集群众诉求,实现从“居民跑腿”到“社区工作人员跑腿”的转变。
社区书记面对面,架起沟通“连心桥”。接待现场,党总支书记带着社区“两委”设置接待台,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居民可以自由咨询,反映各类问题,包括社区环境、物业管理、生活设施等方面。社区书记认真倾听居民的诉求,详细记录每一条意见,针对老年人反映小区休闲长椅不足问题等现场解决的问题,立即着手处理,联系相关部门落实,当场得以解决。关于老年食堂搬迁、路面破损积水、噪音扰民、油烟等不能现场解决答复的问题,做好记录,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积极跟进,在规定时间节点以面访形式及时向居民反馈。这种互动式的沟通交流更有助于增进居民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推动社区问题的有效解决和改善。
从“纸面”到“直面”, 让政策宣传“深入人心”。社区干部不仅是党的政策宣传者,更是社情民意的收集者。只有宣传好政策,让政策从文件到小区门口、群众“心”上,政策才能更好地实施、落地,才不会“一纸空文”。潭湾社区以“移动办公桌”为载体,用“土方法”讲大白话,将惠民政策、反电诈宣传、移风易俗赋予接地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将“大理论”变成家常小事、“大政策”变成身边小事,不仅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更拉近了干群关系。陈老激动的说:“这几天还打算去社区咨询公租房的事情,结果一下楼就看到了社区把办公桌都搬到我们楼下,感觉现在社区的服务越来越暖心,下楼遛弯的工夫,就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办理,真正实现“零跑腿”。
变“走近”为“走进”, 让急难愁盼“破除烦心”。针对辖区面积大、住户分散、老龄化严重等实际问题,社区潘书记这样说:“不能一直坐在办公室里等居民找上门,我们把办公桌搬出去,搬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一出门就能找到我们”。要求社区干部主动从党群服务中心走出来,变“坐而等访”为“下沉接访”,从“被动处理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面对面交流,现场摆问题、议对策、解难题,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从根源入手,去群众家中看一看,搞清楚原因,看看焦点在哪里,能现场解决的积极解决,对于复杂的、需要时间的,做到时限明确、全程跟进,及时掌握问题解决进度并反馈给群众,让为民服务做到有温度、有速度、有力度。
下一步,潭湾社区将持续深化“移动式”办公模式,常态化开展“移动办公”进小区活动,擦亮便民服务底色,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在办实事、解民忧的同时,深入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全力当好辖区居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