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祁门县司法局以"红色引擎"驱动基层治理创新,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核,通过构建“党建+人民调解”协同机制,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100余起,调解成功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下,成功将矛盾化解在诉前、处置在基层,谱写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篇章。
大坦乡郑某与胡某的房产纠纷案,正是这一机制成效的生动注脚。这对离异十余年的怨偶,因房屋居住权再生龃龉。2025年新春将至,当胡某手持房产证要求郑某搬离时,积蓄多年的矛盾如火山喷发。大坦司法所在"两节"矛盾隐患排查中精准捕捉到这一风险点,党员调解突击队迅即行动。
司法所长周云峰带领调解团队,创新运用“四诊调解法”:首诊察言观色,通过走访村组干部、调阅户籍档案,绘制出纠纷全息画像;次诊倾听诉求,在双方情绪宣泄中捕捉调解突破口;复诊辨证施治,针对房屋权属、户口迁移等症结,引入"背靠背"调解策略;终诊跟踪问效,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巩固调解成果。经过连续7天的"情理法"交融疏导,最终促成双方签订"阶梯式搬迁协议",既维护了法定物权,又保障了基本生存权。
此案的成功化解,折射出祁门县司法局构建的"三维调解体系":组织维度上,建立"党支部-调委会-网格员"三级联动机制;方法维度上,形成"法律释明+心理疏导+道德评议"复合型调解模式;制度维度上,完善"预警排查、分级处置、跟踪回访"闭环管理流程。该体系运行以来,重大矛盾就地化解率提升53%,信访量同比下降61%。
站在新的起点,祁门县司法局正以"项目提升年、招引攻坚年"为契机,着力打造"五法先锋基层行"品牌工程。通过“党员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结对模式,培育出“和事佬工作法”和“茶话调解室”。正如局党组书记所言:"我们将继续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祁门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