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张硕瑶:以两会精神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共富画卷”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硕瑶  日期:3/27/2025 字体: [大][中][小]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议题再次成为热议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出强农惠农的鲜明信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会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行动,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书写共同富裕的崭新篇章。 

    一、锚定“三农”重心,把准乡村振兴方向

    今年的两会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但部分脱贫地区产业基础仍较薄弱,农民增收渠道有待拓宽。对此,两会部署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等。落实这些举措,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特色资源打造“一村一品”,让“土特产”变身“金招牌”。例如,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证明,只有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才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二、激活“人才引擎”,凝聚发展合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新农人”培育问题,建议完善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健全乡村人才服务体系。近年来,电商主播、乡村CEO、非遗传承人等新职业为乡村注入活力,但留住人才仍需破解“软环境”短板。一方面,要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让年轻人愿意扎根;另一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乡贤回归”等模式,吸引技术、管理、文化等领域人才下沉。如福建屏南县通过“文创兴村”,吸引数百名艺术家驻村创业,带动村民增收,正是“人才红利”推动共富的生动实践。 

    三、创新“数字赋能”,拓宽共富路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这对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从直播带货助农到智慧农业管理,数字化正重塑乡村生产生活方式。例如,贵州毕节利用大数据平台精准对接产销,让农产品出山进城;江苏宿迁的“淘宝村”通过电商年销超亿元。未来,需进一步推动5G、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同时加强农民数字技能培训,缩小“数字鸿沟”,让更多农民共享“指尖上的红利”。 

    四、弘扬“文化铸魂”,夯实精神共富

    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富裕,更是精神富足。两会精神强调要“繁荣乡村文化”,保护传统村落、非遗技艺,培育文明乡风。浙江安吉县余村通过“文化礼堂”“乡村博物馆”留住乡愁,同时发展文旅产业;陕西袁家村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年接待游客超百万。这些案例启示我们: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只有实现“塑形”与“铸魂”并重,才能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2025年两会为乡村振兴擘画了清晰蓝图,但蓝图落地离不开实干。从政策制定者到基层干部,从企业家到普通农民,每个人都应成为共富路上的“追梦人”。让我们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凝聚“一条心”、下好“一盘棋”,在广袤田野上播撒希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愿景照进现实,共同奔赴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作者单位:大王店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