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三月,长三角的铁路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铺展,高铁飞驰的轨迹串联起江南水乡、皖南山水与都市繁华,让“快旅慢游”成为百姓出行的新常态。数据显示,今年长三角春游运输期间预计发送旅客8600万人次,日均客流达268.8万,较去年同期增长6.3%。这一数字背后,是“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持续提速的成果,更是区域交通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轨道密织”重构春游版图
截至2025年初,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1.67万公里,高铁里程近9200公里,占全国高铁总里程的六分之一。这张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不仅覆盖了区域内所有地级市,还将触角延伸至九华山、仙居、南浔等新兴旅游目的地。去年开通的池黄、杭温、沪苏湖等高铁新线,让原本偏远的景区融入“3小时交通圈”,周末“微度假”成为可能。黄山脚下、千岛湖畔、扬州瘦西湖旁,游客只需一张高铁票,便能实现“上午赏花、下午登山”的惬意切换。
“同城效应”激活多元需求
高铁公交化开行,让长三角城市群“同城化”特征愈发显著。春游客流从传统的“踏青+扫墓”转向以休闲游为主,体育赛事、明星演唱会、红色旅游等新兴需求不断涌现。上海至南京最快仅需1小时,杭州至合肥2小时直达,城市间的资源流动因高铁而加速。例如,沪宁沿江高铁、杭昌高铁等线路的开通,使得南京、杭州等副中心城市与上海的联动更加紧密,区域经济“多核驱动”格局进一步巩固。
服务升级护航“诗与远方”
面对激增的客流,长三角铁路部门以精细化服务提升出行体验。今年春游期间,铁路部门增开29对旅客列车,其中28对为高铁动车组,并对热门线路采取重联、长编组运行等措施扩容运力。上海虹桥、杭州东等枢纽车站增设充电吧台,优化进出站流线,推出“一碗好饭”特色餐食,让旅途更加舒心。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流趋势,动态调整列车开行方案,有效缓解了高峰时段拥堵问题,展现了智能化管理的成效。
“交通网”辐射带动“经济网”
长三角铁路建设的版图还在继续延展,2025年,区域年度建设投资预计超1300亿元,32个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南京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跨区域联通效率。随着“多三角、放射状”城际铁路网的成型,高铁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成为人才、技术、文化交融的纽带,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持久动能。
春意正浓,高铁疾驰。从“市市通动车”到“县县联高铁”,长三角铁路的每一次提速,都在书写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当人们乘着高铁穿梭于山水城郭之间,感受到的不仅是出行的便捷,更是一个活力迸发的“轨道上的城市群”所展现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