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郭喜林:人生要有心灵寄托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郭喜林  日期:3/30/2025 字体: [大][中][小]

    用什么做心灵的寄托?可以说,有些人真的不知道,有些人却是在放着明白装糊涂。心灵的寄托说白了,就是亲情和友情。而且,需要用真心诚意去精心呵护与传承。即便不是亲情和友情,也需要真心诚意,而不需要尔虞我诈的自欺欺人。只有懂得珍惜真情,我们在人生征程上才不会寂寞和孤单;只有懂得精心呵护,亲情和友情滋生出来的人间真情才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只有懂得“功夫在诗外”的人间真情,才能让我们彼此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只有懂得传承亲情和友情,真心诚意才能成为金不换。

    只有不自私自利,亲情和友情才不会失去真情;只有舍得付出真情,亲情和友情才不会犹如干枯的树叶;只有懂得人情世故,亲情和友情滋润的真情才能犹如春天里温暖的阳光;只有不把心眼掉进钱眼里,亲情和友情才不会反目成仇;只有懂得感恩,亲情和友情才能在传承中保值增值,而不会在世态炎凉中贬值;只有用真情构建起心灵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人生中的心灵寄托才能弥足珍贵。

    如果失去了心灵寄托,在人生征程中就像丢了魂一样;如果知错不改,那就会让亲情和友情失去真心诚意的支撑。没有真心诚意的支撑,我们的灵魂就失去了传承的种子;没有真心诚意的支撑,我们的人生就像霜打了一样,在世人面前没有一点精气神;没有真心诚意的支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丑陋现象;没有真心诚意的支撑,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不知羞耻的瞒和骗发生。

    要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人际关系,那就必须高度重视亲情和友情的重要价值;要想净化社会生态环境,那就必须高度重视从城市到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拥有互助互爱的人情味,那就必须自觉净化每个人的心灵;要想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任何戒备之心,那就要人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能只求索取,不想奉献。

    只有让我们拥有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真情无价才能在延续亲情和友情中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只有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齐心协力,人间才能处处有真情中的博爱,而不是挂在嘴唇边上的虚情假意;只有义不容辞承担起传承亲情和友情的责任与义务,亲情和友情才不会在一切向钱看的市场经济中变成散落一地的杂乱鸡毛;只有不怕吃亏,我们才能打牢人生心灵寄托的根基;只有不用嘴皮子骗人,真情滋润出来的亲情和友情才不会在某些有钱人心里彻底消失;只有不在传承亲情和友情中讨价还价,我们心灵里寄托的精神财富才不会在市场经济的喧嚣中变成人们随意乱扔的白菜帮。(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