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广安区司法局:教育学习重实效 矫心正行促改造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蒋杉  日期:4/17/2025 字体: [大][中][小]

    今年以来,广安区司法局北辰司法所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为主线,坚持教育在前,制定个性化矫治菜单,建立常态化教育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构建“五位一体”教育帮扶体系,推动社区矫正提质增效。

    用好“指南针”,上好入矫教育“第一课”。入矫教育中,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社区矫正对象每日主动报告信息,指导如何做好定期报告、即时报告,解读活动范围、奖惩事项等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明规矩,引导其自觉接受社区矫正。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确保教育内容贴合实际,有效提升教育矫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范执行入矫宣告,让社区矫正对象深刻认识到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其接受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后续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筑牢“防火墙”,用对专题教育“靶向药”。扎实开展“三新”教育活动,按照“一月一主题”,常态化开展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及感恩教育,邀请区“法小安”普法先锋队成员、社区法律顾问等开展宪法、民法典、禁毒防艾、国家安全等专题普法讲座,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提升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刑罚执行一体化作用,在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邀请监狱派驻民警开展集中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实际典型案例分析讲解,增强社矫对象红线意识,做到警钟长鸣,筑牢更高水平的安全防线。

    多念“紧箍咒”,牵住个别教育“牛鼻子”。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个别教育,做到隐患抓早、抓小。入矫时逐一开展个别教育,了解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家庭情况,严明规矩帮助认罪伏法。重点时期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全面谈话教育,排查可能存在的隐患,防范再犯罪风险。社区矫正对象违反监管规定时,给予针对性个别教育和警示教育,帮助理清违规成本,引导珍惜社区矫正机会。家庭重大变故、工作变动等矫正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及时开展个别教育,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适应新情况,适时提供帮扶。今年来,开展个别教育146人次。

    注入“强心剂”,探索心理教育“新疗法”。坚持社会参与,组建由资深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矫治团队,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体差异,通过心理辅导、团辅活动、健康讲座、情绪管理等多种手段,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心理矫治服务。为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案”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入矫、在矫、解矫全时段心理测评和筛查机制,根据测评结果形成量身定制、动态调整个性化矫治方案,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从“心”到“行”的全面转化。今年来,开展心理访谈26人次,完成心理测试93人次,开展心理主题教育活动3次,参与社区矫正对象150余人次。

    构建“云平台”,推动线上教育“加速度”。丰富学习形式,引入四川省新我智慧矫正平台,形成线上线下两结合、两互补的教育学习模式。运用新我教育平台制定学习计划、学习课程,查看学习进度、学习成绩,通过在线学习、远程考试等方式,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加高效、系统地学习“三新”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课程。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和学习交流群等载体开展法治教育,不定期推送民法典、以案释法、警示案例等普法学习资料,引导社区矫正对象自觉遵法守法。(作者单位:广安区司法局北辰司法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