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小时,记忆深处的那道身影就会从时光缝隙里钻出来。四十年光阴模糊了太多往事,唯有老黄狗的模样,在岁月的摩挲中愈发清晰。
七十年代,日子像被反复揉皱的粗布,每道褶皱里都藏着生活的艰涩。老黄狗跟着我们一家人,熬过了数不清的艰苦岁月,连残羹剩饭都难吃上几口。它总是安静地趴在门槛上,望着父母为口粮发愁的背影,偶尔用尾巴轻轻扫过青石板,像是无声的安慰。当饥饿难忍时,它便独自钻进后山的草丛,嚼着带着晨露的野草充饥,粗糙的舌面沾满草屑,却从不发出半点呜咽。
月光是它归家的路灯。每个深夜,总能听见它踏过碎石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像一首熟悉的夜曲。它会蹲坐在窗下,竖起耳朵,警惕地守护着这个家。那些年里,我们家的竹篱从未被翻过,院角的南瓜藤总是安静地生长。老黄狗用它的忠诚,在贫穷的日子里筑起一道温暖的屏障。
记得那个深秋的夜晚,寒风卷着枯叶拍打着窗棂。老黄狗照例外出觅食,可直到子时,仍不见它归来。母亲倚在门框上张望,昏黄的光晕里,浮动着我们不安的心跳。当它终于出现在月光下时,步履踉跄,嘴里渗出暗红的血珠。它艰难地挪到狗窝旁,用最后的力气蹭了蹭门槛,便永远闭上了眼睛。后来才知道,它是被偷猎者的猎枪打伤,却忍着剧痛,一步一步爬回了家。
如今,老宅的狗窝已无迹可寻,杂草在废墟中疯长。每次回到故乡,我都会想象着老黄狗当年的模样。它的忠诚与坚韧,早已化作老屋的一部分,在岁月的侵蚀中愈发珍贵。每当夜深人静,恍惚间还能听见它轻轻的喘息声,像是在诉说着那些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老黄狗走了,带走了一个时代的艰辛,也留下了永恒的温暖。它教会我,在最困苦的日子里,依然要坚守心中的善良与忠诚。这份记忆,如同老宅墙上的藤蔓,缠绕在心底,永远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