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举行首次媒体开放日活动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陈伟  日期:2020/5/21 字体: [大][中][小]

  5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举办了主题为“茶与美好生活”的媒体开放日活动,首次向中央和省级媒体全面展示科研成果,直观感受茶叶与人们美好生活的无限融合关系。

  这次媒体开放日活动的背景是,从今年开始,每年的5月21日为“国际茶日”。“国际茶日”是由有着3000多年种茶历史的“茶的故乡”中国成功推动,2019年11月27日联合国大会第74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立的农业领域的国际性节日。

  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是我国唯一的以茶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自1958年9月成立以来,以引领茶学科、支撑茶产业为使命,面向世界茶业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现代茶业建设主战场,承担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创新,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同类机构中学科设置全面性、研究领域广度、人才与技术力量雄厚程度均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茶叶科研单位。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姜仁华介绍,全国与茶有关的科研项目中,90%左右由该研究所承担或与其直接有关。茶叶所现有院士2名,高级职称专家86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20人;现有“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茶叶质量研究平台7个,制定了茶叶质量安全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73项;先后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项,其它级别科技成果58项。2019年陈宗懋院士主持完成的“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管控技术体系创建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规模无出第二的茶树种质资源圃

  茶叶研究所拥有的茶树种质资源圃中,保存了国内外茶树种质3259份,其中稀有、珍稀和野生近缘植物资源约占10%,保护了一批我国特有茶树、野生茶树和地方品种,成为世界茶树资源类型繁多、遗传多样性水平极其丰富的基因库。

  研究所先后育成国家级、省级茶树优良品种17个,其中第二代当家品种“龙井43”等已成为我国茶区栽培的主要品种,发芽特早、抗病性强、品质优的第三代“中茶108”已在我国绿茶主产区推广种植70余万亩,亩均效益超过2万元的“中黄”系列、“中白1号”等一批特异茶树新品种和不含咖啡碱的“红芽茶”和富含花青素的“中紫”系列,成了“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造福一方百姓”的“摇钱树”。

  生态友好放心茶的引领者

  茶叶的病虫害较多,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是困扰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难题、痛点。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从害虫嗅觉、视觉、味觉的特性入手,通过害虫诱芯、天敌友好型诱虫色板和诱虫灯、食诱剂等技术研发,加上可降解材料的应用,很好地把虫害防控手段由农药杀灭为主,发展到了绿色防控,进一步发展到了生态防控为主。用王国庆研究员的话说,这些虫害防控技术广泛应用后,全国茶叶农药残留量得到了有效控制,茶叶合格率,近十年来一直维持在99%的高位,可以说,中国市场上和中国出口的茶叶,大家可以大胆地喝,几乎都是放心茶。

  针对一些茶农过度使用化肥的问题,茶树营养与养分管理技术团队首席科学家、研究所副所长阮建云介绍了“让茶树吃得少长得好”的研究成果。研究所制订了茶树养分限量基准,为施肥设置了“卡路里红线”;建立茶树专用肥基础配方,采取肥力缓释、以水带肥、叶面施肥等方式,给茶树提供“营养套餐”;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产生了“1+1>2”的效果。通过肥药双控,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明显提高。

  多元化应用让茶产品丰富多彩

  据茶深加工与多元化利用团队首席科学家尹军峰研究员介绍,传统的茶叶饮用方式是高温热水冲泡,所以只能在家里或茶馆消费。茶叶所创制了冷泡茶叶,常温下5至10秒钟即可饮用。他们创制的高香冷溶速溶茶,快速溶解于4℃冰水,口感上可与原茶风味基本一致。

  尹军峰说,茶叶所创建的茶叶超微化技术,让茶叶变成直径小于1微米的茶粉,改良了茶粉物理特性,提高了粉体分散性和耐热性,解决了茶及其制品直接加工食品的难题,为开发茶酱、茶料理、茶糕点、茶月饼、茶冰淇淋等含茶食品和茶多酚片、茶黄素片等功能茶产品创造了条件,使得人们可以从喝茶、饮茶,真正跨越到吃茶。

  此外,他们创建茶叶功能成分纳米化包埋和微乳化制备新技术,萃取茶精油、茶皂素、儿茶素等功能成分,研发了诸如防晒隔离乳、滋润护手霜、美白泥面膜、手工香皂、泡澡球、护理精油、茶牙膏、免洗手清洁剂等一系列茶叶功能日化品,把茶叶“吃干榨净”,实现茶叶消费从喝茶到用茶的递进。

  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好推手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茶叶精准加工团队首席科学家、茶叶所副所长江用文向记者介绍了我国茶产业的业态及其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茶叶产业在世界茶业界的地位。他说,我国茶产业规模世界最大,茶叶品种世界最丰富,茶叶消费量世界最大,茶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茶叶也是重要的富民产业,在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茶叶所按照“贴近产业搞科研,落地生根做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学历高、专业强、理念新等优势,重点在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别山区、滇西边境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大力推广应用茶树新品种十余个、新技术100多项、新产品50多个,每年主办各类培训班300多期,为当地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引进技术,精准帮扶当地茶产业发展。协助地方政府把武陵山区的鹤峰县打造成“中国有机茶第一县”,认证茶企发展到48家,认证茶园面积达8.5万亩,14万茶农人均收入达到8571元,实现了脱贫目标。在云南双江县,通过16年努力,采取协助构建“公司+协会+农户+基地”模式,把经营规模不到300万元的勐库茶叶公司扶持成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年产值超过3亿元,带动周边茶农脱贫致富。在陕西紫阳县,他们帮助茶叶企业创新研发“硒香茶”系列产品,次年新增销售额5000万元,鲜叶收购价格每公斤提升了40至80元。在四川,研究所提议政府实施“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引导旺苍县20多家企业强强联合组建了米仓山茶叶集团,青川县46家企业组建七佛贡茶集团,这两个县的茶叶品牌迅速崛起,市场竞争力稳步上升。白堃元研究员被广元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媒体开放日当天,研究所茶树种植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肖强在贵州大山深处,与记者连线,介绍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黄杜村党员捐献1500万株白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精神两周年,在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指导农民种植、管理白茶园的情况。

  据悉,两年来,茶叶所先后派出专家34批次49人次,深入“三省四县“指导农民种植安吉白茶100天,全力确保这1500万株扶贫茶苗种活、种好。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