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之家详细内容
曹恒刚:“码”上出行虽好,还需用心服务点缀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曹恒刚  日期:2020/10/12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无锡火车站,管理者对老人机、没有微信、无手机或者手机没电的游客,即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游客,开辟了一条专门的通道。这张图片被传到网上后,获得了近20万的点赞。(10月8日 澎湃新闻)

    “码”上出行、一“码”当先,从浙江推广至全国的健康码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码”在手出行无忧,作为日常出行的“通行证”,健康码既方便旅客出行又利于疫情防控,起到了一举两得的功效。

    疫情期间,出行时检查健康码这一行为无可厚非,但一些地区“一刀切”“没码不让进”的现象层出不穷,市民和工作人员“大眼瞪小眼”,一时不知道怎么解决。近日,一段“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公众对于老年人遭遇“数字鸿沟”窘境的热议。移动支付、线上挂号、网络约车……面对“数字化生活”洪流,老年人很难置身事外。如何兼顾“智能机”与“老年机”两个群体的共同利益,值得我们思考。

    科技在跑腿“卖力”的同时还应带上温度。无锡火车站的无码通道,彰显了一个城市对所有来往者的照顾和关怀,不管你有没有手机,不管你会不会用手机,都会有专门的人员为你服务。为了让老年人等“无码”人员“不掉队”,“脱网一族”不能成为遗忘死角,公共政策制定应主动“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公共服务更要“量身定作”,实现服务精准化,简单且易推行。如此,不但能体现公共服务的包容性,也能让公共政策充满善意。

    有时候的感动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关怀,有时候的放慢步伐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科技的发展是加速往前、势不可挡的,但社会治理者是可以放慢脚步去留心社会中的每一类人群,给予在科技浪潮中“掉队”者以充分的关怀,这才是一个社会该有的温度。(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