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文教科技详细内容
宋宇晴:让“压力群”回归“动力群”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宋宇晴  日期:2020/11/24 字体: [大][中][小]

    近日,江苏一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来看,这位家长认为,老师将批作业、辅导功课等“分内工作”“转嫁”于家长,长期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处,这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

   “家长群”设立的初衷本是畅通家校共育的良好沟通渠道,让家长充分掌握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遗憾的是,如今很多的家长群完全“变味”,乃至是“变异”了。一些家长群演变为“夸夸群”,家长在群里开启点赞模式、感恩模式;对一些老师来说,在群里具备绝对的话语权,能推给家长的事情毫不含糊,检查作业、批阅作业、布置劳动,家长们大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早出晚归,回来还要蹲着点给孩子辅导作业,怎一个“累”字了得……因为担心孩子被针对,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敢怒不敢言,如今,“家长群”已演变成家校间的“压力群”“闹心群”。

    一个个的家长群,就是一面面的镜子,既照出社会与人性的复杂,也照出了当前的教育焦虑。家长群“变味”背后,有着许多现实原因:一方面,是一些老师、家长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权责模糊,互相推诿,背离了家长群的设立目的与初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长、老师们的教育焦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成为万能的挡箭牌,很多不合理的行为、做法堂而皇之地上演着。

    让“压力群”回归“动力群”,要回归初心。老师和家长双方需要秉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在遵守一定规则的情况下,共同营造家长群的良好氛围,让家长群真正起到家校联系的桥梁作用。平等、尊重、互相理解是家长群沟通交流的前提,学校、家长应给予双方充足的信任和理解。家长需理性地看待家长群,做到帮忙不添乱、互动不添堵。促进家校关系良性发展,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安心学习。

    让“压力群”回归“动力群”,要明晰权责。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各自应该负担的职责应该逐渐明朗。其实,我国早已明确了家校共育的主要方式和相关禁令规定,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出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健全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建立家长学校,设立学校开放日,提高家长在学校治理中的参与度,形成育人合力。201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各地教育部门可参考教育部发文,出台一系列意见,对本地家庭、学校的权责进行细化规定,让家长从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等各类事项中“得体地退出”。

    让“压力群”回归“动力群”,要加强管理。老师要尽到群管理职责,把握群成员之间讨论交流的方向和边界,对越界的家长及时进行提醒、警告,防止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成“马屁群”,主动引导积极的群风。

    在孩子成长路上,家与校,谁都离不开谁,唯有共同携手努力,才能完成培养好孩子的使命。(工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纸房头乡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