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榜上英雄胡雍辉:在威宁的十年驻村帮扶故事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蔡漫溶  日期:2020/12/23 字体: [大][中][小]

    胡雍辉,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贵州威宁人,威宁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监察室主任。自2011年以来,该同志在威宁自治县斗古、麻乍、观风海、龙场、龙街等乡镇驻村帮扶,任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帮扶取得的成效

    胡雍辉在威宁自治县的5个偏远贫困村驻村帮扶10年,其中驻村8年。期间,创作了大量赞美威宁的脱贫攻坚诗歌作品,如《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诗写脱贫攻坚》等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威宁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及脱贫攻坚一线人员的感人事迹,感情朴实、真挚,接地气,让威宁百姓感到亲切熟悉。2020年4月28日,由北京、河北、贵州三地连线,为河北某高校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脱贫攻坚经验交流讲座。

    2020年5月至6月,胡雍辉创作的24首关于脱贫攻坚诗歌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语用司原司长姚喜双选中朗诵,并被收录入脱贫攻坚推广普通话音像教材。当听到姚喜双教授朗诵自己写的作品时,他表示:“驻村帮扶十年,受到这样的鼓励,脱贫攻坚工作信心倍增。”

    胡雍辉同志在十年的驻村帮扶工作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带领群众逐步摆脱贫困,真正做到扶贫扶到关键处,帮困帮到心坎上,深得人民群众信任,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为“活雷锋”。2016年6月17日,《人民日报》旗下《中国城市报》第五版报道其工作方法。2017年2月17日,《农民日报》第五版用大篇幅版面刊登其先进事迹。其驻村帮扶事迹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劳动时报》等媒体报道。

    2019年1月18日,胡雍辉同志上榜“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2019年3月22日,被评为“2018年度贵州人社新闻事件”。2020年10月,该同志的口述扶贫故事在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协作办共同举办的“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口述故事”《用十年谱写了在威宁的扶贫之诗》,被遴选入高校教材。

    在帮扶工作中,胡雍辉同志以“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为帮扶思路,充分发挥党员带头模范的先锋作用,用党建引领脱贫攻坚,解决当地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青壮年劳动力就业等,深受群众好评。以下事迹是该同志驻村帮扶工作的部分口述内容。

生于农村更“懂”农村

    我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生活环境比较熟悉。

    我的驻村帮扶工作,是从2011年开始的。如今,已十个整年了。当时,每个县直单位都要选派干部下乡去驻村帮扶。大家都知道,下乡是要吃苦的,和在单位上的工作不同,我觉得能够把单位安排的事做好,又能下乡去真切地为群众做脱贫工作,是一份光荣和神圣的职责,能够为脱贫攻坚出一份力,义不容辞。

    十年来的驻村帮扶工作,我对农村工作和农村人非常的亲切,总有种很亲的亲切感。来到一些驻村帮扶点,刚开始进村里面,还出现无法接受的一句话,但是现在能接受了。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一到家中走访,他们就喊我“老胡”、“老胡书记”,我说我还没你一半年纪呢。一下队,大家就称呼“老胡,老胡”,当时不接受啊,我说我年纪比你们小得多,不能这样喊。后来,喊着喊着连几岁的小娃娃都喊“老胡书记”、“老胡来了”。现在我理解了,我认同他们喊我“老胡”,因为那是一句亲热的亲切的语言,是一种亲热感。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我在村里面,大家都喊我“老胡”,村民们都说“老胡”来帮扶,“老胡”这个身份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留下很深的记忆。

    其实,驻村帮扶工作,是要和群众打成一片,要把群众看成自己的家人。因为,我觉得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知农村人的心理,所以很受大家欢迎,群众把我当作自己家里的人一样看待。所以,我在村里能很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帮扶思路努力摆除脱贫

    因为我帮扶的每一个村都属于贫困村,贫困村有个特点,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很薄弱。其次,是群众的思想意识很淡薄。因此,我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帮助群众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问题,比如帮群众修路,硬化院坝、解决饮水困难、进行危房改造等。

    第二,给群众调整产业结构,搞产业发展。我们第一书记的职责,是要给群众做宣传思想工作,比如调整产业结构,让群众多种植一些经济收入好和效益高的农作物,比如种植马铃薯、魔芋、酥麻、大蒜、花椒等。

    第三,我在驻村帮扶过程中,总结了两句话,那就是:“扶贫要扶到关键处,帮困要帮到心坎上。”和“一定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

    驻村第一书记,是上联乡镇党委、政府,下联村民百姓的重要角色,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长期的驻村工作,对村里的情况要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一方面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家串户、解民意、摸实情,务实细致,排忧解难,为村民讲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惠民政策。比如:“讲”党的精神、“访”民的疾苦、“帮”困难群众、“促”经济发展。

  脱贫攻坚,需要用脚步丈量土地,驻村第一书记听过、看过、经历过,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爬山涉水,走村串户,坐百家板凳,解千家难题,每当为群众办好一件事,就收获一份喜悦。

共产党员要有理想信念

驻村帮扶,一年易过、两年能挺、三年可熬、可十年呢?一路走来,沐风栉雨,为什么能坚持?既有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情怀,更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支撑!多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我与村支两委一道,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这条主线,立足乡镇实际,做好四个“认真”:

一是认真研究,准确定位,扎实抓好脱贫攻坚;二是认真谋划产业发展,把产业做大、做强、做细、做精,真正让老百姓受益;三是认真把握国家政策,走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加强致富能人带动,确保群众尽快脱贫;四是认真贯彻落实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比如,以加强村支部党建为抓手,调动村干部和党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村民致富信心,以扶持村上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为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带动村民致富。

  我总结了驻村工作的两大“法宝”,就是“感情”加“行动”等于“成功”,即对待群众有感情,面对困难有行动,为村民做点好事和实事,自己高兴,村民更开心。

  在找“穷根”方面,为确保帮扶对象精准,我和村支两委深入群众家中,认真倾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想,在对话交流中,了解和分析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存在的困难、以及今后的打算。

  通过推进产业扶贫,让群众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致富门路”。真正做到扶贫对象再精准、扶贫产业再精准、扶贫方式再精准、扶贫成效再精准。

驻村工作的一点总结

  “驻村”首先是“驻”,只有静下心驻下来,才能有时间去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从而制定对策,帮助村民解决问题。上级要求住在村里,工作在村,就是要求我们能够认真驻下来。驻下来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切实帮助所驻村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正确引导、组织群众脱贫致富,改变村容村貌。因此,一定要做到“五个心”:

  一是忠心。对党忠诚,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更强的党性原则、政治觉悟、组织观念,严格要求自己,在事关根本原则、事关政治方向等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

  二是尽心。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既然在村工作,就不能愧对驻村第一书记这个称谓,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做好驻村工作,保持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把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任务,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秉承“做了就做好”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耐心。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比较繁杂琐碎,涉及各个部门,需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细致的服务态度。此外,驻村工作,还比较枯燥和乏味,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与群众打交道,需要耐得住繁琐和复杂。

  四是虚心。虚心学习,学无止境,多向领导学习,多向前辈学习,多向同事学习,多向书本和实践学习,把自己锻炼成多面手,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五是修心。修身养性、作风廉洁、坚守底线,时刻保持一颗谨慎之心,做到常修心、常净心,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抵制各种腐朽思想。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