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马松林: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扬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马松林  日期:2022/2/7 字体: [大][中][小]

    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风情各异的民族传统节日,巧夺天工的民间艺术,宏伟壮观的历史古迹、独一无二的传统春节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开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需要我们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时代下网络为载体,在创新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传统文化。

    网络是传统文化表达、传播的新方式。它达到了对物理和精神世界的全面覆盖和无限延伸,对人类文化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和文化形态的变革,促进了文化属性的嬗变,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发展,对原有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产生了强烈冲击,对文化传承和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也就是,网络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比如,一场书法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一出京剧表演,现场座无虚席。然而,这样的传播方式只具有“点”的效应,不具备“面”的优势。受众数量有限,传播方式也因时间和地点限制而不具可持续性,且受众只是被动欣赏,无法满足互动需要。然而,网络的出现则弥补了上述传播方式的弊端。互联网的开放性、共享性为传统文化资源搭建了最广泛的传播平台。通过互联网,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可以无处不在、无所不及,人们可以遨游到千里之外的文化景观之中,也可以探索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手工技艺。互联网的即时性、便捷性消解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能够做到“无缝传播”。

    网络是传统文化保存、传承的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网络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在网络的加持下,名画书法、陶瓷玉雕不再仅是陈列在玻璃展柜内冷冰冰的“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而是以高清的面貌出现在多款有温度、有情怀的数字产品之中。“数字多宝阁”“故宫名画记”“数字文物库”等产品上线后,零距离地观赏、“触摸”极大地满足了文物爱好者学习、研究的需求,而且也唤起了更多年轻人关注文化遗产、守护中华文明的热情。

    网络是传统文化重塑、创新的新助力。网络传承中华传统的特性决定了它不仅能够适应时代潮流对信息传递的要求,而且与传统媒介相比,有其优越性。从网络本身的特点看,网络可实现多媒体传播,使信息的传播方式从一元变为多元,将记录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过去相互之间界限分明的各种信息传播方式融为一体;网络可实现交互性传播,使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直接交流信息,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间的距离,并能够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促进信息深度加工和整合。

    文化搭乘科技“顺风车”,不仅开拓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领域,而且产生由点及面、由面到体的发展态势,推动文化相关产业综合发展,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网络让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华不断传承,在传承中不断发扬,为文化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驱动力。(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赵毛陶镇人民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