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忠诚自有忠诚的报答
何卫红的英雄事迹社会反响系列报道之十一
来源: 作者:李佩山  日期:2022/8/30 字体: [大][中][小]

何卫红烈士

  为保卫国家财产英勇献身的中铁十四局军转青年工人何卫红的感人事迹,当年在《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山东、河南、广西等地方以及铁路系统共计3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发表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32年来,英雄的壮举,在他的家乡、生前所在单位及其政工、新闻培训等活动中,乃至在社会上仍广为传颂、受到深度好评。

  尤其是在今年庆祝“七·一”建党节前后的追记、纪念系列报道:《忠诚的人生》《英雄浩气贯长虹》《记者责任重如山》《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为把他忠诚的人生再献给人民》等文章,先后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军网、中国法治网、中国政府网、河南党建网、今日头条、凤凰网、搜狐网、今日报道网、网易、中华铁道网和铁道兵战友网等媒体发布后,再次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来自祖国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深情地表达他们发自肺腑的感言,着实令人感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值此“八·一”建军节刚刚过去,特摘选其中的部分感言与大家分享,以示对何卫红同志的深切怀念和告慰!

李美鹰

  山东省济南市读者李美鹰:什么是忠诚的人生?这是一棵松、一座山,不管是风霜雪雨还是酷暑严寒,不管是默默无闻还是风吹雨打,就像一座山巍然屹立、一棵松傲然挺拔。

  何卫红用生命诠释了忠诚的人生,李佩山老师执着追求新闻事业,经过坚忍不拔的艰苦努力,用忠诚书写了《忠诚的人生》。这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的不朽的辉煌,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为此,不知李老师吃了多少苦,熬过多少夜,流下多少泪。可见忠诚是一种美德、一种责任、一种奉献。今后,我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像他那样拥有一颗忠诚的心,通过奋斗实现人生的价值!

孙航宇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汉地铁七号线项目部孙航宇:时间在飞逝,列车在飞驰,转眼间我来到了泉城济南。我迷恋家乡的山川秀景,迷恋城市的高楼林立,更迷恋一位长者李佩山的热情与真诚。
 
  “不怕学员们笑我没出息,为了今天给大家讲这一课,我昨晚没休息好,况且起得又很早。”听到这句话,我怦然心动。一位年过半百的长辈,经历过无数的雨雪风霜,为了培训班上的一堂课,他竟然没睡好。他认真诚恳,唯恐准备不足,唯恐考虑不周,唯恐误人子弟。站在讲台上,他是一位老师,更是我们的长辈。在我看来,他更像一本书,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好书。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他写的文章,亦如读他这个人,获益匪浅,受益良多。

  宋代诗人向子湮有诗云:“胸次山高水远,笔端云起风狂。”我喜欢听李老师讲故事,喜欢他那慷慨激昂的语调,像一首曲子,一首沁人心脾的歌,萦绕于耳际,回荡在心间。他是性情中人,每次谈到亲身经历的动人之处,都禁不住地流下泪水,内心禁不住汹涌澎湃。李老师:笔锋中流露出您的气质,辞藻间浸透着您的辛劳。您把忠诚、热忱与激情融洽,您将认真、细致与严谨结合。为我们每一位学员,燃起了心灵的长明灯,您是我们心中的最美。

陈崇超

  网友、铁道兵时期的老战友陈崇超:拜读了何卫红的相关报道,作为一名铁道兵战友,我深知作者辛勤笔耕几十年,写了不少在全国性大报(刊)上非常有份量的文章,这三篇只是其中之一。何卫红的先进事迹,您花了不少时间、精力精雕细琢。我为中铁十四局曾有这样德才兼备的宣传部长感到骄傲!向您学习致敬!

  原中铁十四局集团五公司宁(南京)安(庆)城际铁路项目部办公室杨文奇:作为一位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记者,在李佩山老师的背后,有着很多感人的故事。从李老师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忠诚的人生”的人生况味。

杨文奇

  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执着追求。正是在这种责任感的推动下,李老师写出了《忠诚的人生》等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作品。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我体味到的是他那颗敏感善良的心,敬业奉献的情,执着追求的爱。《忠诚的人生》的采写经历,是李老师奔波劳碌、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辛勤笔耕的真实记载和真情流露。

  正是李老师无私无畏、我将无我的付出,才使正义得以伸张,罪犯被绳之以法,英灵得以告慰,真相大白于天下。今后,我要以实际行动向李老师学习,扎根基层做好对项目工程的新闻报道工作,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为推动企业施工生产和宣传文化工作添砖加瓦。

尹志强

  中铁十四局集团北京地铁19号线6标项目部书记尹志强:“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成功,但是所有的成功都是辛勤努力的结果。”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献身的青年工人何卫红的事迹让人动容,新闻背后的故事同样令人感动。

  读李佩山老师《忠诚的人生》的采写过程,泪水禁不住模糊了我的双眼。作为一名记者,为把何卫红忠诚的人生再现给人民,他怀着对新闻工作的无限忠诚,不顾个人安危,辗转于河南、山东和广西等地深入调查采访;为伸张正义,告慰英灵,李老师拿起那支忠诚的笔,奋笔疾书,为英雄及其遗属奔走呼吁,义无反顾。

  短短一个月,李老师就拿着采写的上万字的长篇通讯和有关案件的卷宗材料,跑遍了中央和地方的26家新闻单位,不分昼夜,全身心地投入,终于使何卫红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等多家新闻媒体刊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难怪山东省总工会领导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李佩山这样具有高度责任感、事业心和吃苦精神的通讯员,何卫红这样的英雄就很可能被埋没了!”

马金波

  深圳市特区铁工建设集团马金波: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自己的“黄花鱼”。李佩山老师成功地采写报道何卫红事迹的实践再次说明:“机遇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不要抱怨生不逢时、时运不济,机遇来临的时候,你准备好了吗?

  如果你整日无所作为、虚度光阴,就是机遇来到跟前,你敢于去抓,也会因准备不足而错失良机。要想抓住机遇,抓住自己的“黄花鱼”,我们必须锲而不舍、积极进取,有所作为,舍得付出。

  李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责任心、肯付出、坚定执着、奋力拼搏。我要像他那样找准目标、持之以恒、顽强奋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赵兰芬

  原中铁十四局集团四公司成绵乐项目部办公室副主任赵兰芬:常言道,文如其人。也就是说从一个人的文章中,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了解一个人的思想,从而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人品端正的人写出的文章,符合人民的需求,体现时代的意义,陶冶人们的情操;反之,则会危及社会,毒害人民,影响安定团结。

  在中铁十四局集团宣传骨干培训班,我听了老师们的讲课,尤其是李佩山老师为了采写为保护国家财产,与歹徒搏斗英勇献身的何卫红事迹的通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这篇文章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激人奋进。《忠诚的人生》如实地报道了事件的真相和何卫红的事迹,李老师作为记者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为英雄伸张了正义,杀害何卫红的凶手严到了严惩,烈士的家属得到了照顾。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忠诚的人生》这篇作品写得真实动人,体现出李老师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高尚的人品。我们每一个从事新闻写作的人,都应当像李老师那样敢于承担责任,深入扎实地采访,用心用情去报道,正确地引导读者,充分发挥正能量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史晓啸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公司杭州秦望隧道项目部史晓啸:李伯伯,我可以这样称呼您吗?在前几天我们公司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上,刘福昌部长曾经这样评价您:“李佩山部长撰写的通讯,内容鲜活、见人见物,勾勒出了人物的生动形象。”

  今天,我拜读了您的文章《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长篇通讯《忠诚的人生》采写发表始末),才真正体会到了您的人生追求。所谓“手无寸铁兵百万,力举千钧纸一张”,我想您就是如此,用脚板跑新闻,深入基层、现场,实地采访,这也正是我们年轻一辈,需要继承和发扬的精神。

  忠诚是一个人品质的亮点,无论是对于生活、工作还是事业,只要有一份忠诚之心,就能够打造一片阳光地带,就能够铸就璀璨的人生。我向您学习多跑腿,用新闻理想和职业道德,激励自己追寻真实、生动、鲜活的新闻,努力撰写读者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贾学山

  原北京市中铁房山桥梁公司技术员贾学山: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能做到在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会为虚度年华而羞愧,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价值的。”李佩山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从一名战士到报道员再到记者、集团公司宣传部长,他的经历让我清晰地意识到,一个对新闻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一路走来要付出多少艰辛!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原《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朱海燕,在为李佩山老师《忠诚的人生》专著序言中写道:“一个记者的新闻生涯,可能是20年,也可能是30年或者是40年。但不管有多长,就生命的意义和新闻的意义来说,只有3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永不复返,今天也将过去,明天也会来之即去。要让这3天过得辉煌,过得有意义,过得使你和其他人都难以忘怀,你必须在这3天里,每天都坚持创新,都敢于创新。创造出你这个记者不同于其他记者的业绩,创造出你这个记者的文章不同于其他记者的文章,创造出让人永远谈论的一种语境。”这正是对李老师的真实写照!

朱海燕

  李老师在采访何卫红的事迹时,下到何卫红生前所在的施工队。由于条件有限,在驻地给他安排的房间里老鼠乱窜,臭气熏天,而李老师却没有丝毫挑剔,反而说自己是来采访的不是来享受的。一连好几天的采访,晚上的休息和稿件整理,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因为这样,他曾在住地染上过可怕的斑疹伤寒,持续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在解放军九一医院治疗了半月之多。在采访何卫红的妻子石耀敏时,为了不打断她的叙述,一连3个小时没喝一口水,不停地记录,不停地思考。采访完以后,又连续熬夜整理记录、撰写稿子,多次在爬楼梯时感到头晕眼花,体力不支到差点就倒下去……

  就是凭着这种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李老师才使何卫红的事迹终于被众多中央和地方媒体刊播,并迅速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多地纷纷开展学习和宣传何卫红先进事迹的活动。凶手受到了严惩,英雄的家人得到了安慰,英雄的骨灰被移进烈士陵园,还竖立了一座何卫红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这是正义的胜利,是对英雄的褒奖,也是对李佩山老师的回报!

  岁月如梭,32年过去。尽管李佩山老师已不再年轻,但是他通过辛勤笔耕、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挖掘报道推出的何卫红等一大批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的先进典型人物却永远不会老去……

王成龙

中铁十四局集团五公司项目部书记王成龙赋诗:
执着和感动
一盏灯,一夜无眠。
一孤影,看得见的又有几个?
一双脚,一张车票。
一行程,看不见的几多艰辛!
一滴泪,一双泪眼。
一哽咽,可以传递一份真情。
一柄剑,一匹骏马。
一赤膊,可以衬托一独行侠客。
一支笔,一篇文章。
一本书,却可以成就一位英雄。
只为了,正义得到伸张,
英雄可以瞑目。
一双泪眼,一串串足迹,
一次次冒烟的喉咙。
一层脚茧,一段段采访,
一篇篇真情的报道。

李佩山采访何卫红妻子石耀敏


一句肺腑,一回回感动,
一点点心灵的悸动。
一位文豪,一个个英灵,
一座座雄伟的高山!
只为了,唤醒人们的良知,
弘扬英雄的事迹。
在英雄面前我是渺小的,
在文豪面前我是粗俗的,
但是在感人的文章里,
我确实是十分真诚的!
雨天里的一把伞,
餐桌上的一酒盏。
课堂上的一句话,
简单中的不平凡!
英雄固然值得赞扬,
但我们心中还应该,
怀着一份执着和感动:
执着前辈的执着,
感动文豪的感动!
致敬我们的老师——李佩山!

阚兴峰

  江西省宜春市读者阚兴峰:“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一飞就能到高处的,而是在同伴们睡觉的时候依然继续攀登。”是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必须要学会坚持不懈地攀登,才能不断地爬升,到达人生的高峰。

  心灵的触动,给了我攀登的勇气。作为一名企业基层的业余通讯员,没有专门的写作时间和专业写作人员的指导,因为是兼职,条件艰苦,我曾迷茫过,想过放弃。有幸的是李佩山老师的采写经历,犹如行走在荒芜的沙漠里寻到了绿洲,又如在黑暗的夜里突然出现的明灯。极大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茅塞顿开,从而坚定了在新闻写作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责任是新闻写作者不断攀登的动力。新闻工作者不仅是用笔、更是用心写文章,而且要对自己写的文章负责。李老师在采写何卫红的事迹时,就体现出了新闻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当时李老师没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就不会长途奔波到案发现场采访,就不会彻夜不眠地写作和修改,就不会冒着寒风穿梭于各个媒体间投送稿件,更不会有如此震撼心灵的新闻作品问世,杀害英雄的凶手也得不到严惩,又怎能告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攀登、攀登、再攀登,才能不断地爬升,爬升时需要吃苦、需要付出、需要忍受不理解,还需要有激情和目标激励。没有激情,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就会半途而废;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永远也到达不了高峰。因此,在从事新闻写作的道路上,我要以李佩山老师为榜样,以他的这种精神激励自己,以责任为动力,设定目标,充满激情,在新闻写作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李焕科

  中铁十四局集团五公司原贵广铁路项目部书记李焕科:李佩山老师当年采写的何卫红的事迹及其前前后后,深深地感动了我的心灵。因为我正在广西工作,对他从山东到河南再到广西,路途中的艰辛有切身体会。

  在铁路高速发展的今天,到广西还要颠簸30多个小时,当年他要在路上耗多少时间,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再加上语言不通,公路交通也很落后,他往返的经历我似感同身受。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为别人如此奔波?我拜读了他采写的长篇通讯《忠诚的人生》《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等文章后,明白了是正义感、责任感、紧迫感、事业心和慈悲情怀,驱使他义无反顾、不顾旅途多么坎坷……

  李老师的艰辛付出换来了回报:罪犯受到严惩,正义得到伸张,烈士遗孤获得抚恤,何卫红的事迹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英雄的精神将永留人间。这正好印证了李老师“忠诚自有忠诚地报答”那句名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