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企业论坛热点评说详细内容
张晓雪:让青春与乡村振兴同“丰收”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张晓雪  日期:9/24/2023 字体: [大][中][小]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完成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同时,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融入乡村发展大局,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砥砺担当作为, 将青春年华与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实现青春与乡村振兴共“丰收”。

    让青春与乡村振兴同“丰收”,要做到坚定理想、激荡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也是时代对共产党员保持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党员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关系到乡村振兴能否顺利实施。少年周恩来在面对老师的提问时,斩钉截铁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正定时,他看到正定的百姓生活困苦,心中有一股激情、一种坚定,迫切想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有着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仰,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穿越百年风雨,实现伟大跨越。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青年党员更应该坚定信仰、积极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在基层广袤的天地中,头顶万里星空,脚踏黄土大地,为夺取乡村振兴新胜利加倍努力!

    让青春与乡村振兴同“丰收”,要坚持在干中学、实干笃行。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始终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砥砺担当作为,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实践出真知,是最好的老师,不经风雨、见世面、强筋骨、长才干,便无法实现自我淬火。作为刚刚走出校园门就进入机关门的青年人,缺少理论结合实践的经历,更应自觉树立扎根基层一线、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在基层一线中直面矛盾、解决问题,锤炼品格。如今,乡村振兴呼唤有志青年,基层广阔天地已为年轻人施展拳脚搭好台,青年人应不负美好青春年华、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群众,抓住宝贵实践机会,一步一个脚印,助推乡村振兴。

    让青春与乡村振兴同“丰收”,要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检验一名干部是否称职,要看他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是否树立了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对工作极端负责。在群众的眼中,选调生经常会被认为是来基层“镀镀金”。面对这样的质疑,每一名选调生都应该深刻反思自己在基层工作时的状态:是否切实履职尽责、是否切实为民办事。作为一名刚刚参加工作、来到基层的选调生,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选调生,应当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一方面,在工作中要树立一心为公的工作作风,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想问题、做工作,始终以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另一方面,要自觉端正思想态度,该是自己的责任就要勇于承担。在基层工作中,面对的情况将更加复杂,唯有始终坚持初心,在党规纪法的框架内、在人民群众的期望下,不断尝试,敢于尝试新方法,开辟新路径,才能为青春添彩。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广大青年应当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机遇,把乡村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建功立业的平台,信念坚定、实干学习、奋勇担当,将青年的奋斗足迹镌刻在的乡村大地上,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自我、不负时代,让自己的青春梦想与时代主旋律同频共振,迸发出属于青年的时代最强音、最华美乐章。(作者单位:中共青县县委组织部)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