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政企前沿社会管理详细内容
刘娇娇:以“枫桥经验”推动治理新格局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刘娇娇  日期:10/13/2023 字体: [大][中][小]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枫桥经验”的重要作用,指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亦明确强调,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时至今日,“枫桥经验”历久弥新,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党建统领,就是强调党在社会治理中的统一领导作用,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有效整合基层力量资源,积极创新“党建+”模式,探索基层党建新做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格局,必须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有机衔接,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末梢,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依靠人民群众,是“枫桥经验”的灵魂。坚持既要依靠群众、更要为了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下功夫,点对点、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着力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枫桥经验”,就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要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于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始终,使各项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实践也证明,坚持人民主体,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定不移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关心每一项“关键小事”、解决每一件具体纠纷上,做到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是“枫桥经验”的基本原则。治理理念强调系统治理,从源头抓起,“截”“堵”“控”的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网络化”“全球化”带来的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通过基层民情沟通会、民意恳谈会、民心交流会、纠纷调解会等人民群众愿意和能够接受的形式,把决策过程变成尊重民意、化解民忧、维护民利的过程,疏导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消解人民群众的误会,解答人民群众的疑问,解决人民群众的切实困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解决上访、告状、网络舆情等“末端”问题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源头疏通了,也就无需在末端“堵”和“截”了。

    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预防为基点构建风险防控新体系、以党建为引领筑牢和谐稳定新防线、以人民为中心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为新形势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发展中国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