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立足国情、省情、农情,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千万工程”为新时代的中国撬动“三农”工作找到了“金钥匙”。二十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成为全国乡村生态环境最优、城乡关系最协调、农民富裕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可以说,浙江“千万工程”成功实践走出了一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省域先行的路子,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118天,11个地市,25个县,初到浙江省任职的习近平同志深入一线、走村访户,充分摸透省情农情,揭开了“千万工程”的伟大序幕。千万工程”启动以来,之江人民不负众望,全体党员干部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把续写“民情日记”和推进“千万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历经20年,“千万工程”从最初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后来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如今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怀揣“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坚定信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为“蓝图”描摹着色。
“千万工程”之所以值得借鉴推广,展现出历久弥新、颠扑不破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千万工程”一头连着乡村振兴,一头连着民情民意。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办实每件事,赢得万人心”是不变的基调、永恒的旋律。不论是全面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还是探索建设“无废村庄”“低碳村庄”,“千万工程”实施之初,就把“人民群众关心什么”记在心坎里,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千万工程”开展20年来,起笔于群众利益,落笔答“四个之问”。从最初的“要我建设”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自发参与,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在越来越多的村庄生根发芽,成为推动乡村治理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千万工程”,要以“为了人民”为价值取向,以“依靠人民”为行动路径,将人民共建、人民共享的原则一以贯之,建立健全协同共建机制,实现政府、市场、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力量的最佳组合、最佳配置,形成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合力。
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一心向党”“心忧天下”的赤诚初心,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许党报国之志,将个人“小我”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我”,时刻校准前行方向,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和“石破不可夺其坚”的刚强,擦亮“一心向党”的初心使命,解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忠诚密码。(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镇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