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所在。“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寄托着对乡村振兴的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稀缺、资源匮乏的现状也制约着乡村振兴的进程。所以乡村振兴更需要我们广大青年干部扎根基层,挥洒青春热血。
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精准发力,创新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才能塑造新发展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发挥利用好本地的特色农业资源才能实现产业的强,村民的富,乡村的兴。从脑中“一片蓝图”到眼前“一幅实景”,我们要勇于在乡村振兴一线历练,饱含“想干事”的信念,增强“能干事”的本领,跳出“纸上谈兵”的舒适圈,积极投身于乡村各项工作任务中,努力使自己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认真贯彻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把群众的认可作为自己考核指标,积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找准群众诉求的切入点,算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建设乡村宜居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深刻解释了发展与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规划好乡村的生态环境发展,要做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更好的把良好生态利用起来,牢牢树立“一盘棋”思想,在生态规划上下功夫。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做好乡村规划,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优先,既保留乡风村貌,让乡愁常在,也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和价值转换,着力把生态“软优势”变成乡村振兴“强支撑”,描绘乡村宜居宜家宜业的美丽画卷。
巩固基层战斗堡垒。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只有让组织硬起来,才能带动发展强起来。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把方向、议大事、强担当、抓落实,团结发展力量,统筹党建工作资源,有效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火车头”作用,集合地区产业规划、行业发展特点,发掘本地资源禀赋,带动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才培育、环境整治,让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定心石”。(作者单位:青县清州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