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发的事迹在拍摄为电影《天渠》后,又被创作成了电视剧《高山清渠》,近期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将黄大发的事迹通过多种形式重现,生动诠释了黄大发背后的精神力量,广大年轻干部应大力发扬、延续敢为人先、皓首穷经、艰苦奋斗的大发精神。
青年干部要有敢为人先求发展的冲劲儿。草王坝村位置偏僻、地势险峻。因为缺乏水源,流传着“宁把闺女推山崖,不让嫁到草王坝”这样的俗语。1962年,黄大发担任了村支书,决心为村民干三件事:引水、修路、通电。在村民看来无异痴人说梦,但黄大发心里有底:“草王坝缺水,可几公里外的野彪村水源富足,只要劈开阻隔两村的灵宝山,水就能流进草王坝。”青年干部要敢于尝试,想别人没想过的,干别人没干过的,放下包袱,放开手脚,敢想敢干,敢于探索,面对改革的困境,能积极探索改革方法和改革新模式,做到勇立潮头搏大浪,敢为人先竞风流。
青年干部要有皓首穷经学知识的拼劲儿。“我们修的渠一开始准备叫‘红旗渠’。”一位村民笑着说。“那个时候不懂技术,测量竖起竹竿用眼睛瞄;没得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作数,锤子钢钎靠蛮力凿,进度特别慢,洪水一来,沟渠被冲得稀巴烂……修修补补十几年,办法想尽,可水就是进不来。”由于黄大发专业知识欠缺,草王坝的“红旗渠”最后以失败告终,54岁的黄大发决定从头学起。1989年,他走进了县水利技术学习班的课堂,从零起步,学习修渠的知识。青年干部应当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做好超前规划、长远打算,不至于让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捉襟见肘,以不变应万变。
青年干部要有艰苦奋斗聚民心的韧劲儿。1992年,修渠工程终于立项,黄大发处处冲在最前面,始终不愿意休息片刻,资金不够,就挨家挨户去筹钱,渴了就舀两碗冷水喝,困了就睡在石窝里,以身作则,埋头苦干。水渠修到一处悬崖时,出了问题,为了找到根源不耽误工期,快60岁的黄大发用麻绳系在自己的腰部下悬崖探索。前后历经26年,1994年6月1日,7200米长的主渠终于修通!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青年干部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百折不挠、不卑不亢。
如今,草王坝村更名为团结村,村民们再也不为吃水犯愁,因为黄大发,大发渠成为了党性教育基地,无数游客前来体验大发渠的险峻和壮观,感受当年黄大发带领群众开山凿渠的精神,渠下的精致名宿、产业基地等早已令这方土地改头换面,渠水汇聚起的“大发”精神也会激励着中国人民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作者单位:黄骅市羊二庄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