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王旭:把握三对关系 让基层减负减到实处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王旭  日期:2024/2/29 字体: [大][中][小]

    基层减负要“减到实处”,就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主义,该精简的精简,该缩短的缩短,切实把握好“三对关系”,让有志干事创业的干部心无旁鹜,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把握好“显”与“潜”的关系,减少政绩观念的偏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推动基层减负落到实处的“先手棋”。光鲜亮丽的“显绩”固然能让党员干部脱颖而出,但是过于追求“显绩”可能源于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贪大求快的政绩观偏差,一味地只想速成、不愿积淀,只想眼下、不顾长远,不仅无法真正满足发展需要,还会造成劳民伤财的浪费。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员干部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自觉、境界、格局,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上来。

    把握好“虚”与“实”的关系,减少形式主义的负担。“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开不完的会议、填不完的表格、迎不完的检查……让基层不堪重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文山会海、层层督查、过度留痕留迹,“以会议贯彻会议、文件落实文件、检查传导检查”等形式,让基层干部对上层检查负了责,却无心做好群众工作,纸上谈兵,脱离了工作本质。基层减负就要减去“假、大、空”的虚功,要坚持从“实”出发、实事求是,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实实在在为基层赋权扩能,让基层干部在为民办事、实施政策上有更大的主动权,让基层工作回归于本质。

    把握好“说”与“干”的关系,减少务实担当的损耗。“说”是指语言表达、宣传解释,“干”是指付诸行动、严格落实。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说”与“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说”不“干”,开“空头支票”,会引起群众反感、排斥、不配合,工作难以推进;只“干”不“说”,缺乏广泛宣传,同样无法赢得群众理解支持,干事创业事倍功半。在基层减负中,只有注重引导干部边“说”边“干”、敢“说”敢“干”,用好“巧功”和“巧劲”,才能以“说”架起与群众的“连心桥”’,以“干”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干部与群众“拧成一股劲”,才能减少理解负担、打通支持“梗阻”,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要提升治理效能,统筹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要不断夯实减负工作基础,让减负激发基层活力,让基层干部真正地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