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实践中,特别是在基层工作或与基层群众、干部打交道中,切记要学会“说话”,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走好群众路线,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会说“家常话”。年轻干部在工作中,面对基层群众或到群众家中走访,要学会说“家常话”。比如“家里几口人”“几亩责任田、是水浇地还是旱地”“孩子上什么学、在哪工作”等等,与群众能拉家常,聊到一处,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也才能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从而做好调查研究,把党的方针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如果一推门、一进院,就硬生生地问“户主在没在家”,然后就提要求、讲号召,或者在讲话时卖弄学问“掉书袋”,就会使人感觉官气太重,产生反感甚至抵触。
会说“贴心话”。面对基层群众、干部或下属,要多做换位思考,以己推人,学会说“贴心话”。特别是当面对一些一时无法满足的诉求时,要讲究说话的艺术,做到“良言一句三冬暖”,使对方感到温暖从而获得理解,而不是感到寒心继而感到失望。
会说“本地话”。随着干部交流力度的增大,年轻干部也有很多异地任职的情况,想要更快、更深融入当地,做到来了“某某地”,就变“某地人”,与当地群众、干部真正打成一片,就要学会说“本地话”。这里所说的“本地话”不仅是指当地的“方言”,还有一些惯用语和说法,也要掌握和习惯。
吃会说“内行话”。年轻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教导的那样,“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当好“内行人”,会说“内行话”。年轻干部不论是主政一地还是分管一域,都要发挥自己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的优势,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精一行,成为行家里手,成为能够胜任岗位的“干将”“帅才”。做到讲话时不讲官话、套话,说出的都是“内行话”,这样才能拥有底气、让人服气,才能做好决策、推动工作。(作者单位:河北省黄骅市黄骅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