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文苑详细内容
楚建锋:汉江泳思——风流千古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楚建锋  日期:2024/7/25 字体: [大][中][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望三千里汉江,苏轼的《赤壁怀古》油然浮现在脑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汉江,一江灵动之水尽把水之智慧展示,养育出纵横家鬼谷子、政治家诸葛亮、造纸鼻祖蔡伦、外交家张骞、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书癫”米芾、“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旷世奇才,熠熠生辉于璀璨的历史文化长空。

    鬼谷术即纵横法,以列国为棋局,操纵天下之格局。“一笑而天下兴,一怒使诸侯惧。”《孟子》如是描绘鬼谷术之奇。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和张仪,“习之于鬼谷先生”“俱事鬼谷先生学术”“一人之言,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此二人真倾危之士也”!

    鬼谷门人有五百之多,遍布各地,风行一时。如庞涓遇羊而荣,孙膑逢战不输,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做秦国宰相。还有商鞅和李斯,一个为孝公改革变法,一个助始皇一统山河。至于后来东渡寻仙的徐福,据传成了日本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

    在汉江上游,有一块“两山夹一川”的神仙境地。北部的秦岭,山高坡陡,最高处云雾山海拔2000余米,常年云茫茫、雾漫漫,云里雾里、如醉如仙,人称“鬼谷岭”,又叫“南终南山”“小武当”。南部的巴山,山脊浑圆,最低处石泉嘴海拔仅300余米,林海叠翠如浪,一波一波、漫山遍野。中部的汉江,串珠般的河谷盆地常常清泉石上流,在滚滚江水衬托下如朵朵绿云,若隐若现、如梦如幻。这就是陕南石泉县,纵横家鬼谷子修行的故里。

    据载,鬼谷子(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原名王诩,别称王禅、王利、刘务滋,楚国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深明刚柔之势,通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著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医学家、心理学家,不仅通晓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百工科技、医学心术,而且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由陕南石泉顺江而下,一顿饭工夫,就到了汉江中游的湖北襄阳。《三国志》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前出师表》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据国务院1986年历史文化名称批复认定,《隆中对》中的隆中和《出师表》中的南阳,就是今湖北省襄阳市,就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的故居所在地。

    襄阳,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自荆州牧刘表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北邻河南省南阳市,南邻荆门市,东接随州市,西连十堰市,是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诸葛亮(公元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早年为避战乱,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后隐居隆中。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并依诸葛亮之计成功占领荆州、益州,建立蜀汉帝国,与曹魏、孙吴形成三足鼎立。后受刘备永安托孤,在汉江上游汉中建立大本营,出兵散关、七伐曹魏,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的一生,堪称“上善若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型,是中国历史上“忠臣”与“智者”的代表。

    “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在饮着汉江水长大的孟浩然心里,他此生就是为汉水而生,所以他始终在汉水的风情里畅游着。也是这一江清水,把世称“孟襄阳”的孟浩然打造成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明媚的汉江水,像孟浩然的人生一样,一尘不染而醉于田园、醉于美妙的诗歌,因而有了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歌的田园之美、灵秀之妙,有了高山般的胸襟而自成“高山”。

    在孟浩然诗中,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或在其中简单加入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山水形象与性情气质合而为一,使山水诗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而自然浑成、意境清迥、韵致流溢,“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故而,李白在怀念孟浩然的诗中写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前有仓颉造字,后有“书癫”米芾。米芾(公元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祖居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因举止癫狂,又称“米癫”,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书画尽得汉水之魂魄,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重意趣不求工细,烟云掩映,信笔作来,“米氏云山”自成一家。米芾书以行书为最大,“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风格,把水德之美的“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巧妙融合,在欲左先右、欲扬先抑中,而“合于天造,厌于人意”,飘逸超迈,所书《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誉为“天下第八行书”。

    而今,走入位于襄阳樊城区的米公祠,“癫不可及”“妙不得笔”的题词,把后人对米芾书法及人格的敬仰一一展现。

    在汉江上游洋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有一处占地三十亩的园林,古柏参天、汉桂飘香、翠竹成林、百鸟鸣啼、花团锦簇,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封地和葬地。站在千年古柏下瞻仰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纸神”,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同时又不由而然感叹这位因宫廷争斗而早逝的“纸圣”!

    蔡伦(公元61年—公元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出身于铁匠世家,寒窗苦读而入仕,卓越政绩而位居龙亭之侯,并凭着满腹经纶革新造纸工艺,而成“蔡侯纸”。蔡伦集中前人的造纸经验,反复试验,创造了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废物制成的植物纤维纸,造纸术后来传到朝鲜、日本、越南。一千多年后的公元1150年,西班牙才在欧洲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再往后的13世纪,法国、意大利才开始造纸。

    在与洋县一墙之隔的城固县,灵动的汉江哺育出兼具坚忍不拔、心胸开阔之气度和以信义待人之品质的著名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张骞。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与西域诸国沟通往来之路,被后世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公元前164年,张骞出生于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汉武帝即位初期,张骞任郎侍从官,组成使团,由归汉胡人堂邑父任向导,于公元前139年西行,至公元前126年归汉,历十三年。出发时,一百多人,归来仅剩张骞和堂邑父二人。而后,张骞以校尉身份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得胜返回后被拜为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任张骞为中郎将,再率300多名随员,二次出使西域。于公元前115年偕乌孙使者数十人返抵长安,因功拜大行令,列于九卿。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汉庭才了解到西南方有一个身毒国,了解到华夏的外部世界。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使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出生于汉水中游南阳盆地西鄂县(今南阳市石桥镇)的张衡(公元78年-139年),不但以《东京赋》《西京赋》《归田赋》《同声歌》等作品扬名于东汉,与司马相如、杨雄、班固齐名并称“汉赋四大家”,而且以发明“浑天地动仪”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花开两枝,再表“医圣”。汉水中游的南阳盆地,还诞生了一位医学伟人——出生于涅阳县(今邓州市)的张仲景(公元150年-215年)。张仲景以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名世,与华佗、董奉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并被后世誉为“医圣”。(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