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法治论坛党建廉政详细内容
高奕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以“一股绳”的干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高奕晨  日期:8/4/2024 字体: [大][中][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体制。长期以来,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有差距,“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突出。政府干部应向同一处发力,促进城乡经济、教育、文化等资源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春风化雨,政策与科技双重助力“土特产”长成“大企业”。

    政府干部应健全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发展农业保险,健全粮食产销和储存机制,为农民提供支持和保障,解决农民后顾之忧,激发种粮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农业现代化,邀请先进农业专家“导师帮带团”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授业解惑”,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通过科技助力农业使农业强起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网络卖货让农产品走出“乡村”,使农民富裕起来,让农村的蔬果变成“致富果”。

    润物无声,以教育资源流动共享解决城乡教育倾斜问题。

   《礼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源泉。政府干部应当重视乡村教育的投入与改革,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改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农村师资力量,促进城乡教育资源流动共享,鼓励老师“下乡”教学,确保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减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留住乡音,以城乡文化交流传承发扬中华文化。

   《乡土中国》有言:“乡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与乡村是社会结构的两极,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形态和发展模式,中国的文化并不单单是大城市中的繁华与豪华,乡村文化同样不可忽视。通过加强城乡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融合发展。政府干部应当成为这一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资源,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创造条件,让城乡文化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四通八达的交通是打开城乡交流大门的关键钥匙。良好的交通系统能够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距离,提高物流效率,促进人员与资源的流动。政府干部应把握政策导向,积极争取更多的交通建设项目,如公路、桥梁的改善与新建,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等,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选择,为城乡资源的交流整合提供更便利快捷的条件。

    面对城乡融合的时代命题,干部应以前瞻性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担当城乡融合的纽带角色。通过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努力,不断深化城乡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以城带乡局面,共同描绘出一幅城乡共融、共生、共进的美好画卷。(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梁召镇政府)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