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胡代林:推动民生工程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胡代林  日期:10/30/2024 字体: [大][中][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推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保障儿童福利、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民政工作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是社会建设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据《中国社会报》10月21日报道,5年来,湖北省累计新建或改造县级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和街道(乡镇)养老服务综合体800多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8万多户。全省现有养老机构2000余家、养老床位50多万张、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3万个。这是湖北省坚持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兜底夯基作用的定位不动摇,不断加强民生建设,切实擦亮幸福底色的生动实践。此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不断融入顶层设计、纳入工作日程。要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养老服务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97亿。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更是“国事”。要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服务供给格局,培育建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上门服务,巩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地位。要加强对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的监管,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养老助餐、养老社区等新兴领域的监管制度规则,切实加强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养老服务项目、流程、价格公开透明,提供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引导资金,支持老年助餐服务,一些地方形成了十五分钟助餐服务圈。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养老机构+助餐、社区食堂+老年餐桌等助餐模式。重庆市大力实施渝悦养老行动,健全区县、街镇、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深化“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模式,积极发展老年助餐、助医、助洁、助浴等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机构,推动医养、康养融合发展,逐步形成“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到2029年,全市养老服务床位数将达到25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将达到70%,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将达85%,基本建成十五分钟便民养老服务城市。

    民政事业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要以深厚的为民情怀做民政工作,把包括困难群众、残疾人等在内的各类群体的切身利益保障好、发展好。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按照困难程度分层管理的梯度救助格局。要进一步规范落实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精准对接救助供需,有力有效实施救助帮扶。大力开展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要着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服务对象上,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保障对象从特定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转变;在服务内容上,改变过去对特殊困难群体以资金物质保障为主的方式,逐步向资金与服务并重、物质与精神帮助兼顾转变。同时,要补齐民政服务设施短板,盘活存量资源,优化服务资源配置。湖北省坚持“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和高龄津贴等老年人福利制度,支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全省高龄津贴覆盖147.4万名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覆盖16.18万名经济困难老年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全国广大民政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实干笃行,以实绩实效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民政工作,努力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四川省中江县)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