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孩子们学习、娱乐、社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空间并非一片净土,信息纷繁复杂,既有知识的宝库,也暗藏暴力、色情、虚假信息等“陷阱”。因此,“让孩子们的网络环境更清朗”,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各界共同的使命。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培育向上向善网络文化。成风化人,明德至善。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展示个性的重要平台,只有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才能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聚焦未成年人的成长需求和精神追求,提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优质内容。同时,要大力倡导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明辨是非的网络行为规范,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和自律意识,提升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安全防线。法律法规是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石。它不仅为网络行为设定了明确的界限,也为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为网络空间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我们仍需不断完善和强化法律法规建设,确保法律能够紧跟时代步伐,有效应对各种网络挑战。同时,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对网络有害信息的识别、过滤和阻断能力,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强化家校合作,共筑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坚固防线。提升网络素养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学校和家庭应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以学校为主阵地,深化网络素养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应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专门课程、融入学科教学、组织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以家庭为基础,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他们接触网络的第一场所。家长应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学会引导孩子正确上网、安全上网。同时,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网络行为和心理需求,引导孩子正确选择健康有益的网络内容,避免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
共筑未成年人清朗网络成长空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在数字时代中茁壮成长,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县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