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端千条线,下方一根针”,广大基层干部身处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然而,曾几何时形式主义之风盛行,让基层不堪重负,忙于应付各种无实效的务虚事务,消耗大量精力,严重偏离为民服务的主航道。如今,党向形式主义“开刀”,以刮骨疗毒的决心,为基层减负刻不容缓。
形式主义在基层的表现五花八门。诸如各类台账报表名目繁杂,一个工作反复填、多头报,数据成了“表格游戏”,只为应付上级检查;会议冗长且频繁,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彰显重视,大会套小会,基层干部奔波于会场,真正用于干实事的时间被严重挤压;检查考核过多过滥,片面注重形式、过度留痕,不看实际成效,逼得基层造假迎检。这些形式主义做法,如同层层枷锁,禁锢了基层的创造力,让惠民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大打折扣。
基层减负,要从精简文山会海开始。严格把控会议数量、规模和时长,倡导合并开会、视频会议等高效形式,让基层干部从会议室解放,把时间还给群众。文件也要精简务实,杜绝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的官样文章,直击要点,确保基层能迅速领会执行。考核评价体系更要重塑,摒弃“唯痕迹论”,多走进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以群众满意度、工作实际成果为导向,为真抓实干者撑腰,让形式主义者无所遁形。
技术赋能是减负的有力帮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信息化手段,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一次采集、多方共用,让基层告别重复劳动。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推动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减少群众跑腿,也减轻基层窗口压力,把精力聚焦到解决复杂问题、提供精细服务上。
为基层减负领导干部是关键要素。上级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时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真正倾听基层难处,精准施策。将减负纳入监督执纪范畴,对形式主义问题严肃问责,形成震慑。基层干部自身也要敢于说“不”,对不合理的任务安排、形式主义要求,依规反映,捍卫实干空间。
当基层甩掉形式主义的包袱,轻装上阵,方能凝聚起磅礴力量,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广阔天地里精耕细作,让发展的硕果挂满枝头,让群众的笑容更加灿烂,为国家的细分领域发展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