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卫生人口详细内容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探索音乐干预之路 践行医学人文关怀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  日期:2/12/2025 字体: [大][中][小]

    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中国”的背景下,2024年以来,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医务社工师积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引入音乐干预项目,在院内和院外开展了一系列医学人文关怀实践,以非药物的干预方式给予患者和社会医学人文关怀,帮助患者达到心理疏导、改善人际关系、调节生理指标的目的。

助力肿瘤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肿瘤病房里,轻柔的音乐声中,患者在医务社工师一对一的引导下实施音乐引导呼吸训练。

    这是肿瘤领域音乐干预的场景之一。肿瘤患者在确诊及治疗过程常常陷入应激状态,诱发绝望感、无助感、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务社工师为此制定针对性的肿瘤领域音乐干预方案。音乐干预并非简单的旋律聆听,背后有着深厚的科学与人文底蕴。临床实践显示,音乐干预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显著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改善患者机体应对疾病的状态。

    女性乳腺癌患者王女士就是音乐干预的受益者之一。确诊乳腺癌后,她一度陷入严重的绝望情绪,抗拒治疗。医务社工师为患者安排了医疗音乐聆听,配合音乐引导呼吸训练、疗愈体验音乐治疗等方法。在音乐干预下,王女士的负面情绪逐渐得到控制,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积极配合治疗,目前身体恢复良好。

    作为音乐干预项目引入者和积极推动者,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副书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刘凤玲表示,音乐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在肿瘤患者康复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将音乐干预引入肿瘤领域治疗临床实践,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能体现医院在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音乐干预不仅对于肿瘤患者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对于负面情绪也有着不错的疏导作用。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焦虑、抑郁、自伤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不良因素。

    察觉到这一社会问题,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务社工师开始将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融为一体的音乐干预应用,以公益活动的形式,延伸到校园,通过公益音乐干预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筛,针对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个案疗愈。

    当医务社工团队初次走进某小学二年级学生课堂时,孩子们起初满是好奇与羞涩。在社工师引导下,通过节律游戏、音乐聆听,孩子们逐渐打开心扉,一些原本内向胆小的孩子,在音乐课程中变得开朗自信,主动参与活动,还有学生在音乐干预课后,主动找到社工师袒露自己的内心需求。

    据了解,目前,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务社工团队已经在梧州四所小学开展该公益课程项目,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打造医学人文关怀的生动实践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音乐干预项目,打破了传统医疗模式的局限,拓宽服务途径,将医疗服务与医学人文关怀紧密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它是医院在新时代医疗卫生大格局下,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医院充分发挥医务社工专业优势,以“党建引领、关注心理健康”为抓手,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支持,与音乐干预协同推进的充分体现;更是医院医学人文关怀的生动实践,彰显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刘凤玲表示,国家卫健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要加快健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医务社工团队将持续深化音乐干预应用,探索更多创新模式,让音乐干预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为构建健康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