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农科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肉蛋禽类等在内的食物,2022年损耗浪费总量达4.6亿吨,造成的经济损失1.88万亿元,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22.3%。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浪费问题更不容小觑。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对人们来说,吃得饱、吃得好早已不再是难事。但也要看到,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供需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粮食浪费现象依然存在,有的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因此,节约粮食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在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前不久,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第七批制止食品浪费行政处罚典型案例,其中既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被当场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也有因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且拒不改正,当事人被处以罚款。这些典型案例反映出一些经营主体缺乏法律意识,对制止餐饮浪费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制止餐饮浪费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是餐饮服务经营者,政府机关、单位食堂、餐饮外卖平台、学校、消费者等都要明确各自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震慑,推动责任落实到位。
耳熟能详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崇尚勤俭节约、讲求爱粮惜粮。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做爱粮惜粮节粮的实践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才能在全社会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作者单位:宋庄子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