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行业法治经济法治详细内容
邱昊然:以多维发力之势,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来源:中国法治 作者:邱昊然  日期:2/25/2025 字体: [大][中][小]

    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需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繁荣。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满足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推动产业升级与多元化发展。一方面,立足本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特色水果种植,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水果品质,还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产品畅销国内外,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依托优美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让乡村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的汇聚,然而当前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要吸引人才回流,首先要加强农村教育和培训,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让农民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的农民工、大学生、企业家等返乡创业。提供创业资金、场地、技术等支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他们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此外,鼓励城市人才下乡,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技术,带动乡村人才队伍整体提升。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文化承载着乡愁记忆和乡土情怀,是乡村的根脉所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修缮古村落、古建筑、古文物等文化遗产,挖掘和整理乡村民俗文化、民间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乡村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和延续。同时,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持续发力,才能让乡村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共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键字:

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