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治理现代化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治理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更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要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和群众参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保障。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其组织力和凝聚力,确保党的政策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其次,要推动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治理合力。最后,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治理氛围。
科技赋能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信息化时代,科技赋能已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手段。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高效化。首先,要加快基层治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治理效率。其次,要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基层社会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最后,要通过科技手段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基层治理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群众参与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建共治共享。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形成治理的强大合力。首先,要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确保群众在基层治理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其次,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动居民自治,增强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最后,要通过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参与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和群众参与三者的有机结合。只有通过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科技创新、激发群众活力,才能构建起高效、和谐、可持续的基层治理体系,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新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