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国理政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板凳座谈会”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农家院落里,小板凳一摆,干部与群众围坐一团,在亲切交流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看似寻常的场景,却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与深刻的民生情怀,为基层工作者的成长提供了诸多宝贵启示。
要想真正听到广大人民群众声音并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基层工作者需要贴近群众,锤炼为民情怀。“板凳座谈会”是一扇贴近群众的窗口。我们应从中领悟到,要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在基层,群众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句心声,都是对政策的直接反馈。基层工作者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空想,而要像总书记一样,走到田间地头、社区小巷,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家常琐事、困难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时,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基层工作者还要要做到求真务实,不断提升调研能力。总书记在“板凳座谈会”上,总是针对实际问题深入询问、仔细调研。这启示我们,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基层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只有通过扎实的调研,才能掌握真实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能走马观花、浮于表面,而要沉下身子,多问几个为什么,挖掘问题的本质。比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调研产业发展不能只看表面的规模,更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农民收益、产业链条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勇于担当,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基层工作者做好群众工作的必要条件。“板凳座谈会”上,群众提出的问题就是工作的着力点。而身为基层工作者的我们要树立担当意识,面对群众反映的困难,不推诿、不逃避,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在脱贫攻坚时期,许多年轻干部扎根基层,面对贫困群众住房、教育、医疗等难题,主动担当作为,协调各方资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如今,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年轻干部更要以担当为笔,书写为民服务的新篇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善 于学习与群众交流方式,方能汇聚群众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智慧的源泉。在“板凳座谈会”上,总书记与群众亲切交流,汲取民间智慧。我们基层工作者更应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在基层治理中,可以通过与群众交流,学习他们解决邻里纠纷、发展乡村产业的好办法,将这些来自民间的智慧融入工作中,提升工作水平。
“板凳座谈会”虽小,却蕴含着大道理。基层工作者要从中汲取力量,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以贴近群众为基、求真务实为要、勇于担当为责、善于学习为径,不断成长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泊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